君临财富
大家都在看 :
今年的医疗行业,冰火两重天,部分板块受益于疫情,热火朝天,另一部分板块却比消费还寒冷。
涨的多的,主要是中药、核酸检测、新冠特效药等个股;
这类板块需要细分:
1)像中药、核酸检测,随着疫情最严重阶段的过去,后面的机会应该不多了;
2)像新冠特效药,虽然炒预期的前半程已经过去,但随着量产落地,炒业绩的下半场还在等着,机会还有。
跌的多的,主要是两类:
1)高景气度的CXO、生命科学上游,主要是被停工停产所拦腰斩断的景气度。
那么,随着复工复产,也将是最快复苏的板块。
这类行业的投资,逻辑类似于新能源车。
2)低景气度的消费医疗、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则是受到了政策和疫情的双重暴击。
那么恢复,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类行业的投资,逻辑类似于大消费和互联网行业。
01
第一条主线
下半场业绩落地明确的新冠特效药
目前国内的新冠特效药已处于上市前的静默期,各项量产工作都已经在有条不紊的展开,就等着最终的审批结果出炉了。
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进度最快,该药早期作为抗 HIV 药物于国内获批上市,后来发现其能够通过阻断病毒 RNA 复制来抑制新冠病毒。
由于药物研发时间早,安全性没有问题,只要能够验证对新冠病毒的疗效性,就能获得审批上市,这使其节约了大量的临床试验时间,因此能领跑同行。
在II期临床中,新冠患者口服阿兹夫定在3-4天便可以快速达到核酸转阴,平均用药时间为6-7天,平均出院时间为9天。重症与轻症治疗效果类似,且安全性良好。
详细可回顾5月份的文章《国产新冠特效药最新进展!》。
君实生物的VV116进度排名第二, 已在5月底完成三期临床试验。
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排名第三,目前还在三期临床试验中,预计也将在三季度完成试验过程。
三家公司的相关概念股在过去的两个多月,股价暴涨暴跌,主要是高预期下的提心吊胆:
1)可以肯定的是,这三款药,至少有一款会在未来的两三个月内获批上市;
2)首先获批上市的,将是业绩增长的最大赢家,必然会诞生一些十倍股,具体可参考过去两年的疫苗和核酸检测龙头;
3)申请被驳回的,则将尘归尘、土归土,因此任何疗效不佳的传言都将引发股价的暴跌。
02
第二条主线
高景气度的CXO、生命科学上游
CXO截至目前仍是医疗行业景气度最高的板块,以一季度的扣非净利增速来看:
药明康德同比+106.52%、康龙化成+30.83%、泰格医药+65.31%、凯莱英+275.76%、昭衍新药+66.65%、美迪西+71.82%、阳光诺和+54.97%。
龙头们的业绩数据都相当能打。
生命科学上游主要是为医疗行业和CXO们提供试剂和耗材服务的,属于一荣俱荣的关系。
比如下面几个:
纳微科技:同比+176.56%,提供色谱填料产品;
百普赛斯:同比+33.58%,提供重组蛋白试剂;
药康生物:同比+36.79%,提供实验动物小鼠;
泰坦科技:同比32.29%,试剂电商平台;
阿拉丁:同比+47.54%,试剂电商平台。
这类公司的股价下跌,主要是受到停工停产的影响,属于轻伤。
因此一旦复工复产,景气度很快就将恢复,股价将最先迎来反转机会。
03
第三条主线
冬去春来的消费医疗、创新药和器械
消费医疗、创新药和器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受到集采政策和疫情的双重暴击,经历了漫长的寒冬,股价普遍在3-5折以下。
1)药店和医疗服务
21 年零售药店处于低增速状态,全行业营收增速只有2%,比全社会的零售行业平均增速还低。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2020年,疫情第一年很多人大量买药囤货,需求被透支了,基数也被抬高了;
第二是,疫情后期,很多人担心被传染,不愿意去线下买药,需求进一步被压缩。
其它消费医疗服务行业也是类似。
比如眼科的屈光、视光,牙科的正畸、种植、美白,还有整容的、打生长激素的,需求都在下滑。
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时效性不强,人际接触有传染风险,所以能不做就暂时不做了。
其次,由于公立医院进行了大规模集采,耗材价格大降,那么民营医院的生意必然也会遭到客户分流。
如果说,药店的属性类似必需消费品,那么消费医疗服务行业就类似可选消费品。
但无论是必需的,还是可选的,在疫情之下,都是失意者。
2)创新药和器械
集采政策对创新药和器械的打击是巨大的,但今年的打击,不仅仅是集采。
疫情影响同样巨大,由于大量的医院资源被转移去提供新冠防控的工作,造成很多非紧迫性的手术和疾病治疗被拖延。
这对相关上游药物、器械板块的打击,不亚于餐饮行业的封控。
举几个例子——
心脏病瓣膜器材:佰仁医疗、乐普医疗、启明医疗、沛嘉医疗、心通医疗,后面几家股价都跌去了80-90%。
骨科器械和机器人:威高医疗、大博医疗、春立医疗、爱康医疗、微创机器人、天智航,后面几家股价都跌去了80-90%。
肿瘤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荣昌生物,后面几家股价都跌去了80-90%。
以上三个板块,是过去一年里受打击最大的,全行业死伤惨重。
————
整体来看,无论是消费医疗还是重病药械,目前普遍都处于估值底部,短线逻辑主要还是复商复市带来的消费回暖。
长期而言,则要看集采常态化之后,消费升级的增长。
参考研报
研究报告:东方证券 (4.280, -0.050, -1.15%) (9.62, 0.06, 0.63%)-医药生物行业中期策略报告:抓住产业向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方向升级的趋势-220606
研究报告:兴业证券 (6.34, 0.00, 0.00%)-医药行业2022年6月投资月报:疫情渐退复苏加快,增加布局成长赛道-220606
来源:君临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