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说
2025-06-27
今天银行股和创新药都大幅回调,逻辑很简单,每逢季度末,漂移基金会收收心兑现收益。
银行股这个位置就不点评了,更多是险资配置和护盘逻辑,早就跟业绩无关。
聊聊创新药吧,挺有意思的,里面的资金情绪逻辑观察可以作为一个产业投资的研究范本。
二季度创新药一度偃旗息鼓,直到三生生物12.5亿美金的首付横空出世,再次点燃了创新药的炒作热情。
那个时候市场认为,三生生物只是创新药的一道开胃菜,接下来会有大鱼大肉上桌。
于是乎,复杂的创新药投资被市场简化为炒BD出海,很多临床一期和二期的创新药都被市场当做10亿美金首付在炒。
我甚至都怀疑这波创新药投机资金是机器人漂移过去的,炒作手法一毛一样。
机器人统一按100万台估值,创新药则按10亿美金首付估值。
创新药炒作最疯狂的时候,已经全面脱离BD品种或BD预期等基本面逻辑了,最后炒作到BD预告,甚至有XX团队到某公司都能涨。
像极了一季度的机器人,发个战略合作公告都能涨停,XX公司参加机器人论坛都能YY出一部爽文小说。
直到荣昌生物的BD首付款让市场如梦初醒,不是什么公司都是三生生物。
市场已经按照10亿美金首付的定价逻辑提前定价了,结果出来只有区区4500万美金,那一刻创新药的泡沫破裂了。
市场开始意识到海外大药企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创新是稀缺的不是大白菜。
当然更有意思的是市场的自欺欺人,如此明显的利空都能解读为利好。
好比一季度的时候,机器人马拉松表现属实拉垮,但那个时候机构强行解读为产业浪潮的开始。
这波荣昌生物BD远不及预期,看到有人解读为大利好、资本做局、美股借壳、 卖给MNC的前菜、股权价值几十亿等等。
创新药九死一生的本质并没有变,10年+10亿是最基础的门槛,现在很多所谓的创新药公司都是拿着临床早期数据在忽悠无知的小白。
不出意外的话,荣昌生物远低于预期的BD仅仅是创新药风险开始,接下来肯定会看到有公司出现临床三期失败、审批被拒绝、上市被撤回等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
回归市场,这里我是绝对不可能为银行和创新药买单的,让艺高人胆大者为梦想窒息吧。
我老老实实按照近期的策略搞:
一条是聚焦中报超预期的优质科技成长股,比如算力PCB和光模块;
一条是埋伏低位的科技板块等待催化,比如国产AI等。
目前看来这个策略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今天银行创新药大跌,而科技股集体起飞是最佳佐证。
最后分享北美AI的一些产业更新!
本周北美AI几乎沦为科技股的血包,天天高开低走翻绿,走势既不跟美股AI,又不跟国产AI,里外不是人。
这就是A股的投机和内卷,热衷于高切低和博弈内卷,几乎不看基本面和产业趋势。
行业层面:CSP大客户26年还在持续加单;光芯片需求紧缺,客户提前加单;
个股层面:目前预期差比较大的是中际旭创,市场大大低估了公司的业绩拐点和1.6T的爆发力,机构已经上调明年业绩预期,动态估值仅有10+倍。
看到有机构在强调旭创中报拐点了,观点如下:
旭创二季度有望出现拐点,市场有望:
上修旭创和行业25年下半年/26年盈利预期。
关注旭创在硅光等方面领先能力。
光芯片/MPO/AWG等器件持续供不应求。
引发市场对于800G的26年供不应求和二线公司关注度。
总之,从产业趋势来看,整个算力产业如火如荼,估值也不高,耐心持有,没啥可纠结的。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风险提示:以上仅为个人投资思考和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交易,风险自负!
来源:叶秋的投资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