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财富
这两天的A股遭遇了冷空气袭击,再次面临方向性的抉择。
变盘压力来自两点:
第一,上周五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延续了12月ZZJ会议的论述,没有端出更具体的政策刺激方案。
这让市场各方感到失望,尤其是外资,果断离场。
第二,接下来到明年两会,将处于政策窗口的真空期,而1月份特朗普上台后,关税战很快就将打响。
这种情况下,很多资金都将选择离场观望,等待更确定性的机会出现。
现在离明年3月的两会,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在很多机构看来,年关将至,机会寥寥,或许已经进入了投资的“垃圾时间”。
那么,是否真的毫无机会了呢?
也未必,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的,在历史上,A股行情中的大部分机会,其实都是爆发在人心最萧条的时候。
一如,今年连续下跌了整个夏天之后的924行情。
在君临看来,接下来到春节,机会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
第一,本周的降息潮。
按照日程安排,本周美联储将发布2024年最后一次利率决议。
具体来看,北京时间本周四(12月19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策,外界预计美联储很可能降息25个基点。
根据CME“美联储观察”的数据,目前市场押注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8.6%。
也就是说,美联储年度第三次降息几乎已是板上钉钉。
回顾之前两次降息:
9月18日美联储首次降息,6天后,我国跟进宣布降息,迎来了924超级行情;
11月8日美联储第二次降息,10天后,我国跟进宣布小幅降息,市场进入新一波反弹行情。
可见,每一次美联储的降息,我国都会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跟进,带来市场资金面的宽松。
这样看,元旦之前,A股至少还有一次确定性的行情机会。
第二,1月份的“拐点效应”。
根据历史统计,A股具有非常明显的日历效应。
比如“每五年一个周期,两牛三熊”、“每年两个高潮,春季躁动和金九银十”、“每年切换一次主题风格”等。
1月份通常不是上涨概率较大的月份,这方面比不上2、3月(春季躁动)和9、10、11月(金九银十)等“投资旺季”。
但1月份有个特点,它往往是“拐点”特征最明显的月份。
假如之前是大牛市,那么1月份有很大概率是“牛市顶点”,假如之前是大熊市,那么1月份有很大概率是“熊市底部”。
根据网上一份“2009-2020年”间的统计数据,一月份的上涨概率为45%,看上去就像是近乎随机游走。
但细细分析这12次1月份的涨跌数据,可以发现,其中有5次是行情顶部,3次是行情底部。
也就是说,近7成概率不是顶就是底,1月就是这么性格鲜明。
我们细看近几年:
2019年1月,熊市底部,当月上涨3.64%,此后进入“春季躁动”;
2020年1月,阶段性顶部,当月下跌2.41%,此后进入“疫情恐慌”,并为随后的全球性大牛市做好了准备。
2021年1月,牛市阶段性顶部,当月上涨0.29%,这是“疯牛”向“滞涨”过渡的拐点。
2022年1月,熊市的开始,当月下跌7.65%,从此拉开漫漫熊市周期。
2023年1月,熊市中也有机会,当月上涨5.39%,源于疫情后的开放预期。
2024年1月,熊市底部,当月下跌6.27%,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月2700点左右的位置基本就是本轮熊市周期的底部了。
可以说,几乎每年的1月,不是顶就是底,不是大涨就是大跌。
另外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市场风格的切换。
在2013-2022年的十年中,有八年出现了成长/价值风格切换的现象。
其中,2014、2017、2021和2022年为成长风格向价值风格切换;
2013、2018、2019、2020为价值风格向成长风格切换。
而1月,通常是风格切换的拐点。
以2024年1月为例:
此前的2023年,是典型的价值风格为主,市场热炒“中特估行情”;
2014年1月暴跌之后,A股转向AI概念炒作,全年主线从此转向成长风格。
综合以上的规律,明年1月到底是“大跌还是大涨”,还难以下定论。
但基本可以判定,明年1月有很大概率将是“科技”全面转向“消费”风格切换的拐点。
毕竟,12月会议已经定调,明年的主要经济任务是“提振消费”,春节后的两会上,各项政策细节就将陆续出台。
这种情况下,“拥抱消费”将是市场资金几乎一致的选择。
其实,不用等到1月,现在风格切换的苗头已经出现了——
以今天的A股为例,全天低位震荡,半导体、游戏、消费电子、计算机设备等科技板块领跌大盘。
而消费板块的龙头“商业百货”行业,上涨4.20%领涨大盘,5日涨幅高达16.19%,赚钱效应非常惊人。
商业百货行业这段时间领跑消费股,得益于多重利好支持——
1)12月重磅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明年第一工作目标,主线确定;
2)提振消费的补贴行业与细节还不确定,但消费券“以旧换新”对下游零售渠道的提振是确定性最强的;
3)这两天高层提出了“首发经济”的概念,为商业百货板块再加了一把火。
一般认为,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首发”的背后,其实是创新,类似于前两年大火过一把的“新消费”概念。
差异在于,前两年大火的“新消费”,重点是“食品饮料的创新”,大家更关注吃的好,吃的健康,吃的有内涵(国潮当道)。
这跟疫情之下,市场对吃的重视度比较高有关系。
而这次的“首发经济”,重点是“针对新世代的娱乐消费创新”。
我们观察近期领涨的个股,主要包括三个分支——
第一个,是首店经济(超市、百货转型)。
最受关注的是胖东来整改之后的永辉超市;
其它包括中央商场、中百集团、武商集团、大悦城、友好集团、市北高新、遥望科技、地素时尚、益民集团、亚振家具等。
第二个,是IP经济(潮玩、谷子经济)。
像齐心集团、广博股份、姚记科技、奥飞娱乐、丽尚国潮等,都属于这类。
第三个,是影视娱乐(影视、文旅、体育、会展)。
既包括线上的唐德影视、幸福蓝海、中视传媒、中广天择、华谊兄弟等;
也包括线下的米奥会展、锋尚文化、莱茵体育、中体产业、力盛体育、宋城演艺、曲江文旅、三湘印象、风语筑、绿茵生态等。
来源:君临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