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说
1、高阶智驾渗透率将在2025年爆发,预计渗透率达到15%。预计高阶智驾的渗透率将从今年的5%不到,提升到明年的15%以上:预计2025年国内乘用车市场20万以上新能源车型销量将会达到457万辆,全年国内预计销量将会达到2295万辆。高阶智驾渗透率理论可到19.9%,考虑到合资车企高阶智驾进展相对缓慢,全年高阶智驾渗透率将会达到15%以上。
高阶智驾爆发的驱动力包括:技术端:(端到端大模型算法的良好表现,如特斯拉、理想);政策端:松绑提速加速;成本端:智驾系统成本快速下降(一套典型支持城市NOA功能智驾系统(1L3R11V)将从24年17000-22000之间下降到12000-15000之间)。
2、激光雷达将是高阶智驾爆发最受益方向之一。
(1)量爆发确定性强:预计25年装机量330万台以上(L3及以下 320万,robotaxi10万台),同比+154%。
1)L3及以下装机量爆发:
从目前市场方案来看,除特斯拉、小鹏以外,主流车企包括华为、理想、小米、蔚来、极氪仍旧采用的是激光雷达方案,激光雷达方案要占70%以上。
各类传感器方案各类传感器均存在优劣,相互融合协作最终实现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与其他类型的雷达相比,激光雷达具备分辨率高、探测范围广、信息量丰富、精度更高等优势,高阶智能驾驶已安全冗余为前提,激光雷达是关键。
预计25年L3以及以下车载激光雷达将具备320万+台的市场空间。
2)Robotaxi开始0-1放量:
政策+技术+运营多重发力,根据测算,2025年Robotaxi成本有望与网约车成本持平,规模化运营有望引来拐点。综合政策/技术/运营多维度,我们判断,2026年有望成为Robotaxi规模化量产元年。从目前全球Robotaxi玩家来看,除特斯拉现在方案未知外,其余所有的Robotaxi玩家都采用了多颗激光雷达方案,国外包括Waymo, Cruise等采用1颗机械式激光雷达+3-4颗补盲雷达,国内Robotaxi玩家为了降本,采用4颗车载主激光雷达+3-4颗补盲雷达。预计25年Robotaxi装机量10万台以上。
(2)激光雷达技术路线:905nm+转镜方案为量产主流。
从工作原理上看,激光雷达分为时间飞行法(ToF)和调频连续波法(FMCW)两种测距方式,目前投入到商业应用的为TOF,FMCW技术可将激光雷达的视距可以扩展至1,000 米或者 2,000 米,大大提高激光雷达的测距范围,但目前成本和技术难度较高。
从结构上看,车载激光雷达由四部分组成,即发射激光的发射模块、对特定区域进行扫描的扫描模块、探测回光的接收模块和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并反馈的控制模块。
激光器可以分为以光纤激光器为代表的1550nm(远波红外,SWIR)激光器和以半导 体激光器为代表的905nm(近红外,NIR)激光器。其中,近红外激光器依据发光原理的不同,又可分为边发射激光器(E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和固体激光器。目前主流使用的是905nm,1550nm以图达通为代表。
扫描模块的扫描部件按结构可分为机械式、混合固态式和固态式。当前混合固态式占主流主要有转镜式、棱镜式和MEMS式(振镜式)三种技术方案,其中转镜式成本也对较低,正成为主流方案。机械式主要用于Robotaxi。
固态式主要有扫描式的光学相控阵(Optical Phased Arrays,OPA)和泛光面阵式(FLASH)两种技术方案。
接收模块按探测器类型可分为PIN 型光电二极管(PIN)、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和硅光电倍增管(SiPM)等;控制模块的信息处理芯片可分为FPGA、ASIC 和 SoC 等
综上所述,行业激光雷达方案以905nm+转镜方案为主流。
(3)供应链投资机会梳理:首推整机龙头禾赛,关注速腾聚创、永新光学、长华光芯、炬光科技。
激光雷达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光学和电子元器件)、中游(集成激光雷达)、下游(应用场景)。其中上游为激光发射、激光接收、扫描系统和信息处理四大部分,包含大量的光学和电子元器件。
1)整机:首推整机龙头禾赛,关注速腾聚创。禾赛市场份额接近40%,市场份额最高,其次是速腾聚创,预计市场份额30%+。
2)零部件:零部件这块,发射端+镜头成本占比超过60%。发射端关注炬光科技(禾赛供应链)、长华光芯。镜片关注永新光学(禾赛供应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赛道掘金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