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解质的核心——硫化物

专栏头像

大V说

放松眼睛听

线索主要标的

液相、气相、固相,哪种工艺将率先跑出?

今年来,以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为核心的材料体系,逐渐被确立为全固态电池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

一方面,这受到头部电池企业一致选择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界认为硫化物在离子电导率上具有突出优势,能够在短期内推动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成果。

在此背景下,市场开始“事无巨细”地挖掘与跟踪硫化物产业链进展,涉及原材料(硫铁矿)、前驱体(硫化锂等)、电解质、电池、辅材等诸多环节。其中,硫化锂的低成本制备是关注焦点之一。

尤其是四季度,硫化锂在二级市场引发的多轮热潮值得关注,主要由有研新材光华科技等企业引领。

有研新材表示,其高纯度硫化锂目前处于“研发有一定突破后的小试阶段”,并正配合国内外客户进行验证或小批量供货。

光华科技则在面向机构交流时透露,公司高纯度硫化锂出货量已达到吨级,客户要求其2025年“至少准备”百吨级产能,届时高纯度硫化锂成本有望拉低至20万元/吨。

高纯度硫化锂成本20万元/吨是什么概念?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硫化锂商品化已初具进展,此前主要用于锂硫电池、2023年对应千万级别市场规模,供应商包括赣锋锂业、湖北鑫润德、杭州凯亚达、成都汉普高新等。

然而,若想将硫化锂用于固态电解质制备,仍需在技术层面解决纯度低、颗粒大等问题。

光华科技指出,下游固态客户对电解质用硫化锂的核心要求集中在纯度、粒径(D50)及比表面积三方面

其中,纯度最低需达到“4个9”(99.99%);粒径需要实现可调,兼顾小粒径与高电导;比表面积则需通过改性处理,降低其反应活性,减少硫化物与空气或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性。纯度是核心参数,后两者主要提供不同技术规格的选择。

其次,硫化物固态电池的成本构成中,硫化锂以250-400万元的单吨售价,占比接近7成。

有固态电池企业指出,将硫化锂成本降低至50万元/吨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拐点,对应硫化物电解质的成本有望降至30万元/吨区间,全固态电芯成本也将降至0.6元/Wh。

目前,主要硫化锂供应商的高纯度产品仍处于小规模实验室生产阶段,因此光华科技提出的降本目标显得尤为大胆。

光华科技表示,通过工艺选择与规模化生产,有望在2025年实现降本目标。公司主要采用高纯度锂盐(提纯是关键技术难点)和硫化物原料,通过固相法高温合成高纯度硫化锂。

该工艺设备投入低,叠加锂价下行和规模化放量的双重预期,可推动高纯度硫化锂的单吨成本降低至10-20万元区间。

但问题也在于,制备流程涉及高温,就会带来高能耗、高成本,增加工况控制的复杂性。此前业内有部分企业提出,低温、液相合成才是更有潜力的降本路径。

总的来看,硫化锂制备工艺主要可分为固相、液相、气相三种路径。固相法最为常见,具体方法又包含球磨、高温烧结(光华科技)、碳热还原法等。

碳热还原法是当前合成硫化锂的主流工业方法,核心步骤是锂盐被碳或含碳化合物在高温下还原,操作简单、中间步骤粗产品储运方便,适合一步法制备硫化锂。

容百科技、湖南恩捷等均在此路线上有所布局。锂电材料、隔膜企业在高温工艺上的生产经验,如粉体烧结、隔膜热处理等,奠定了此类企业跨界硫化锂制备的技术基础。

其中,恩捷股份子公司湖南恩捷,已确定将碳热还原法作为低成本、大规模、高安全制备高纯硫化锂的路线。

湖南恩捷表示,碳热还原法的优势是原材料成本低且充足,利于规模化生产;并且只要控制好设备和尾气处理方式,则对环保较为友好。碳热还原法降本,技术上还需解决部分参数、充气量、温度和环境适应性等的严苛要求,并进一步提高硫化锂纯度。

液相法制备高纯度硫化锂,则主要由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所推崇。该工艺的原理是将锂/含锂化合物,硫/含硫化合物在液体介质中混合反应制备硫化锂,液体介质可以是有机溶剂或液氨。方法具有无需高温处理、工艺简单等优点,不足则包括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易挥发;反应控制、后续提纯困难等。

天赐材料表示,公司已成功突破液相合成硫化锂工艺,能够实现均一性好、杂质低硫化锂的低成本规模化制造;目前已送样龙头客户,并在离子导电率,产品粒径均匀上得到良好反馈。

气相法得到了材料企业厦钨新能的选择。公司认为,碳热还原法需引入碳源,杂质较多,液相法中硫化氢和氢氧化锂难充分反应,需要多级反应,后续提纯困难;两者均面临提高纯度的挑战。

厦钨新能基于自研冶炼技术提炼的活性锂化合物,能够在与含硫化合物反应(非硫化氢)后一步形成高纯度硫化锂;且公司全套自研设备,能够从源头控制反应活泼性和反应环境,提高生产安全性。

不过,气相法制备硫化锂进入规模化阶段后,还需要考虑制备容器使用寿命、腐蚀问题以及与不同材质的适应性问题。

综上,固态电解质用硫化锂已吸引来诸多化工、锂电企业的布局。只能说从目前来看,布局企业在工艺选择、产业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实际上谁能先实现高纯度硫化锂的低成本、规模化制备,还是一个未知数,接下来将由企业规模化生产的级别、技术先进性,以及市场需求节奏等共同决定。

来源:高工锂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