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说
2024-07-26
一. 消息面汇总
“千帆星座”首批组网卫星发射仪式预计将于8月5日在太原举行,这意味着中国版星链即将闪耀星空。
“千帆星座”即G60星链计划,是国内低轨卫星星座项目,于2023年启动建设,包括三代卫星系统,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
根据规划,一期将完成发射1296颗卫星,未来将打造1.4万多颗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的组网。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向地面、空中、海上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服务。
国际电信联盟规定:轨道和频段资源获取遵循先到先得原则,低轨卫星所采用的通信频段资源逐渐趋于饱和,太空资源争夺具有迫切性。
国外SpaceX、OneWeb、亚马逊、Telesat等企业相继提出卫星互联星座计划,铱星、Starlink等低轨宽带星座已逐步开启商业服务。
三. 我国低轨星座计划
我国卫星互联网分为两大板块:央企集团和民营商业航天公司。
(1)央企集团主要包括: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
(2)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包括:银河航天(银河Galaxy)、九天微星(九天)、蓝箭航天(鸿鹄-3星座)、国电高科(天启星座)。
目前国内万颗卫星星座计划包括:
(1)星网计划(GW):星网集团主导,共计划发射1.2万颗低轨卫星,旨在建立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并整合鸿雁、虹云低轨星座工程。
(2)G60星链:上海垣信主导,计划发射超1.2万颗低轨卫星,旨在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
(3)鸿鹄-3星座:蓝箭航天主导,我国提交的第三个超万颗卫星星座计划,计划发射1万颗卫星。
卫星按照轨道高度可分为:低轨卫星(LEO)、中轨卫星(MEO)、高轨同步卫星(GEO)、高椭圆轨道卫星。
其中低轨卫星由于传输延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全球低轨卫星建设正进入爆发期。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三大环节。
卫星制造可分为卫星平台、卫星载荷两部分:
5.1 卫星平台
卫星的主体结构,集成了姿控系统、供电系统、遥感测控系统、热控系统、星务系统等多个关键子系统。
卫星总体及分系统制造商:上海沪工、航天科技、航天电子、中国卫星。
5.2 卫星载荷
包括天线系统、转发器系统、电子元器件等关键部件,上游高价值量组件厂商包括:
(2)芯片:臻镭科技、铖昌科技、航宇微、海格通信、华力创通。
(3)恒星敏感器:天银机电。
卫星发射服务包括火箭制造及发射、卫星在轨交付等环节。
火箭总装及配套参与者包括:航天科技、航宇科技、航天晨光、斯瑞新材、超捷股份。
地面段包含了运营中心、关口站、测控站等地面设施,主要负责发送和接收卫星信号、对卫星互联网的管理与运营。
卫星地面设备包括基础器件、终端、基站等,由于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参与者数量可观。
来源:伏白的交易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