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大牛市,准备开启

专栏头像

价值事务所

线索主要标的

在前不久《价值事务所max》的文章“Biotech的梦想变了”中所长有讲,若干年前,国内但凡一个Biotech,他的梦想都是要成为biopharma甚至big pharma,他们明明不具备什么都做(研发、生产、商业化)的能力,却非要强撑着什么都自己来,仿佛个个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下一个百济神州、下一个恒瑞医药

而现在,饱受挫折的Biotech们正在逐渐变得实际,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回归Biotech的本质,即集中资源打磨自己最擅长的长板,然后与big pharma合作或者直接卖身给pharma。

其实这样的转变不止发生在医药行业,很多行业也都在上演这样的故事,我们在资本市场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消费与老巨头的联姻,如蒙牛牵手妙可蓝多、宝立牵手空刻意面……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呢?

答案就在于,熊市。

想想看,为什么之前Biotech们如此有恃无恐?明明自己一穷二白,却敢自己搭丰富管线、自己建商业化团队、自己搞生产厂房……?

就是因为资本市场估值虚高,投资人的钱太好拿了!随便一家Biotech,只要给投资人画个饼,立马可以拿到大笔钱,钱来得太容易,自然便不懂珍惜,而也正是估值虚高,产业内资本(pharma们)根本就不会有兴趣并购这些企业,即便和他们合作,底气十足的Biotech也会喊出他们难以承受的天价。

所以,其实明明可以1+1>2,即Biotech和pharma各自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最后叠加在一起,让整体效率更高,但在牛市的扭曲下,他们都选择了自己发展成那个2,不交换、不分公。

那这显然有问题,毕竟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归根结底就来源于交换,来源于分工带来的效率提升。

如果这样的牛市一直持续,那国内必然会陷入无休止的内卷,最后崩盘。

好在熊市来了,熊市一来,首先打醒的就是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公司,钱不是这么好拿的,自己不是那么万能的,讲故事可以,但出成果更重要,于是Biotech的梦想变了,开始集中资源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不再想着把自己变成三好学生,而是甘心做一个偏科生。

熊市来了,估值下降了,pharma们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下场捡白菜了,他们以极低的估值将不错的Biotech并入自己的体系中,让Biotech为他们补齐研发的短板,再利用多年积累的临床、商业化、生产资源给新加入的Biotech赋能,从而实现1+1>2。

其实,这样的状态才是“正常”的,我们看美国,6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前14%(800多家公司)贡献了整个上市公司总市值的90%;

隔壁香港,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前11%(200多家公司)贡献了整个上市公司总市值的90%;

而俺们大A,沪深5000多家公司,同样要达到90%总市值,需要前48%的公司加起来才行。

换句话说就是,大公司不够大,小公司不够小,中间还有一大堆不上不下的企业在内卷。

这其实非常不科学,或者说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还以医药行业为例,患者其实并不需要100多个不同品牌的PD-1,这样反而加重了他们的决策成本,他们只需要市面上有那么三五款,不至于毫无选择余地,但也不会选择面太广反而选不出来,并且100多个PD-1,即便有差异化也不明显,谁有那个精力去进行多方面对比呢,那最后拼的还不就只能是谁和医生关系好了,那赚钱的就只有医生,不论企业还是患者,都是失败者。

但如果市场上只有三五款同类产品,企业间属于良性竞争,大家就不至于到拼谁和医生关系好的程度,他们可以发挥各自的差异化优势,也都能赚到钱,从而把资源放在其他的地方,如此,企业有余力投入更高层次的研发,从而给患者交付出更好的产品。

曾经国内的仿制药行业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没有谁去砸研发搞创新药,大家想的都是怎么搞定医生。

而集采,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次供给侧出清。有了集采以后,各个企业反而开始加大研发支出搞创新了。

而有了创新药谈判以后,大家反而开始注重临床疗效,开始真真正正地考虑到底什么才是患者真正的需求了。

我们换个角度看消费,也是同理,为什么现在同样是商超,山姆一路向上,而与之同一个妈生的沃尔玛却节节败退?核心就在于山姆是帮助消费者精挑细选了SKU,每款产品只有那么2、3样,基本都是同类中最好的,如此就能大幅减少消费者的决策成本,而且这也迫使厂商们更努力地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打磨出更好的产品(如此才可以进山姆),而不是做出一个80分的产品去传统商超交一笔上架费,再和同行拼谁营销做得好。

一个行业中,有那么几个头部品牌相互竞争就够了,竞争过多就是内卷,最后只会造成多输的局面。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么,为什么中国发展到现在,必须有一个时间较长的超级大熊市。

如果熊的时间不够长,还像以前那样,一年半载就结束,那庞大的中小企业,就还是会有一种“我还能行”的错觉,还会大幅浪费社会资源,将资源堆到无效的地方去。

而熊的时间长一点,比如三年五载,大家才清楚,自己真正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待这轮熊市结束,各行各业大洗牌,呈现出“正常”的生态后,那么,属于中国的十年长牛市,就真的会到来了。

来源:价值事务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