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锋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代川、孙柏阳、范方舟)
一、校企分离开启新阶段,多元布局拓展成长空间
(一)无名校企蜕变行业翘楚,多元化布局助力公司前行
公司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是中国高校成果产业化的先行者。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 限公司1999年成立于“中国光谷”腹地,2000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是集“研发、生产、 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集团,2015年评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021年完 成校企分离改革,实控人由华中科技大学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正式迈入系统成长、 拓展战略空间的新阶段。经过多年的技术、产品积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术为重 要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光联接、无线联接业务, 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传感器以及激光防伪包装业务三大业务格局。
公司业务布局广泛,是国内光模块与激光设备龙头企业。公司拥有智能制造业务、 联接业务以及感知业务三大业务板块,分别对应激光智能设备、光电器件、敏感元 器件以及激光全息防伪产品。 智能制造业务: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激光装备研发、制造技术和工业激光领域全产 业链优势,致力于为工业制造领域、3C电子、汽车电子以及新能源等领域提供激光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是中国最大的激光装备制造商之一。 联接业务:公司具备从芯片到器件、模块、子系统全系列产品的垂直整合能力,产品 包括有源光器件、智能终端、光学零部件等,公司围绕5G、F5G、数据中心、智能 汽车、5G to B五大应用场景,为客户提供智能“光联接+无线联接”解决方案,产品市 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感知业务: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PTC、NTC系列传感器研发制造技术,并自主掌握 传感器用敏感陶瓷芯片制造和封装工艺的核心技术,致力于物联网用新型传感器的产业化,为家电、汽车、OA、医疗、消费类电子等领域提供温度、湿度、光、空气 等多维感知和控制解决方案。同时还拥有国内外领先的光学微纳结构技术和全产业 链的IMR核心技术,服务于证照防伪、高端消费品及汽车多个行业领域的知名客户。
公司全资控股多家优质子公司,助力公司业绩增长。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主要由全资 子公司负责,激光设备业务板块主要由华工激光和华工法利莱负责,光模块业务板 块主要由华工正源负责,敏感元器件和激光全息防伪业务板块主要由华工高理和华 工图像负责,五大全资子公司为公司业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5G+数通+新能源”推动业绩增长,产品高端化提升盈利能力
受益于5G+数据中心+新能源,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公司2013-2022年营业收入 GAGR23.65%,归母净利润GAGR37.14%。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20.11亿元,同比 增长18.14%,归母净利润9.06亿元,同比增长19.07%。受益于数据中心+5G通信+ 新能源,近两年公司业绩显著提升。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数据中心需求将 逐渐加大,有望进一步催化公司业绩增长。
光电器件(光模块相关产品)和激光设备是公司两大核心产品,敏感元器件收入占 比提升。光模块相关业务是公司收入占比最大的业务,受益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5G 通信的发展,公司光模块相关业务收入近两年显著提升,2022年光模块业务收入达 57.1亿元,为公司业绩贡献了较大增量。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2022年激光 设备收入达32.89亿元,同比增长26.2%。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带动PTC加热 器销量的提升,2022年公司敏感元器件业务收入达23.2亿元,同比增长63.9%,敏感 元器件收入占比有所提升。
光模块和激光设备两大业务毛利率回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根据公司2022年 年报,高速率光模块和高功率三维五轴激光设备等高毛利率产品出货量快速提升, 产品结构的改变带动公司光模块和激光设备业务毛利率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 改善,盈利能力增强。在水暖配套PTC出货提升和高压快充普及的带动下,敏感元 器件中的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业务毛利率有望得到提升。未来,随着公司在高端 市场加大布局力度,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费用率管控良好和整体毛利率回升,公司净利率水平有所提升。受益于高端 产品占比提升,产品结构的优化,公司毛利率水平从2021年的17.04%,提升到2022 年的19.16%。在费用率方面,公司管控良好,资金中心通过资金一体化运营降低了 公司融资成本,有效降低了公司财务费用率。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5.06%,管 理费用率3.54%,均有所降低。受益于毛利率水平的提升和费用率的良好管控,在公 司加大研发力度的情况下,净利率水平仍有所提升。
以国内市场为支撑,拓展国际市场,注重研发,打造高素质人才聚集地。公司以国 内业务为主,国内业务占比近年维持在90%左右,并积极拓展国外业务,融入国内 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公司员工以生产人员和技术员工为主,生产员工占比在50% 左右,技术人员保持在20%以上。公司注重技术研发,技术人员占比从2013年的19.6% 提升至近几年的25%左右。
(三)覆盖优质客户发挥产业协同,校企分离迈入发展新阶段
产品覆盖面与应用领域广泛,掌握市场优质客户资源。公司拥有激光设备、光模块 以及敏感元器件三大业务板块,各业务均有广阔的下游运用空间,包括桥梁、船舶、 汽车、电信、数通、新能源、家电、半导体、消费电子等众多领域。公司客户覆盖了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比亚迪、华为、腾讯、阿里、格力、美的、三星、松下、LG、 GE(通用)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外龙头企业,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目前公司在光模 块相关业务方面正在积极开拓北美客户,包括英伟达、微软、英特尔、Meta等行业 领军企业,有望进一步拓宽并深化客户资源,让公司业务由中国走向世界。
三大共享助力业务板块协同效应发挥。公司各业务板块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客户资源共享,公司聚焦行业内头部客户,包括智能装备、白 色家电、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消费电子等,通过整合客户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各业务板块可以有效实现客户共享,促进整体业务推动;二是研发资源共享,公司 拥有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防伪工程研究中心、敏感陶瓷研究中心等六 大研发平台,各版块依托研发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价值提升;三是制造平台共享, 公司把智能装备制造与智能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已成 功打造了智能制造领域样板工厂、黑灯工厂,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校企分离改革完成,实控人变更武汉国资委。2021年,在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 展战略支撑的宏大背景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纵 深发展的背景下,华工科技完成校企分离改革,实控人由华中科技大学变更为武汉 市国资委,持股18.14%,公司正式迈入系统成长、拓展战略空间的新阶段。武汉华 中科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二、第三大股东,分别 占有股权4.91%和3.12%。公司拥有多家全资子公司包括华工激光、华工正源、华工 高理和华工图像等,为公司三大主营业务提供支持。
二、数通进入加速期,公司跻身行业前列
(一)光模块技术不断迭代,公司产品紧跟技术潮流
光模块(Optical Modules)作为光纤通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光信号传输过 程中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功能的光电子器件。光模块通常由光发射组件(含激光器)、 光接收组件(含光探测器)、驱动电路和光、电接口等组成。光模块用于实现电-光和 光-电信号的转换。在发送端,一定速率的电信号经驱动芯片处理后驱动激光器(LD) 发相应速率的调制光信号,通过光功率自动控制电路,输出功率稳定的光信号。 在接收端,一定速率的光信号输入模块后由光探测器(PD)转换为电信号,经前置放 大器后输出相应速率的电信号。
在光模块产业链中,上游的光芯片、光器件和集成电路芯片等组成中游的光模块应 用于下游电信与数通市场。光模块产业链具体可分为上游的光芯片、光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和光纤光缆,中游的电信领域光模块和数通领域光模块,以及下游的电信 市场、数通市场和新兴市场。光模块由光芯片、光器件、集成电路芯片、印制电路 板、结构件等封装而成,是实现电信号和光信号互相转换的核心部件,属于光模块 产业链中游的后端垂直整合产品。下游的光通信设备商将各类光模块集成到其光通 信设备,和光纤光缆组成光纤通信系统网络,应用于电信市场、数通市场和新兴市 场。
光器件和光芯片是光模块的两大核心部件,成本占比最高。根据联特科技招股书, 光模块成本结构中,光器件占比36.5%,集成电路芯片占比22.4%,光芯片占比18.5%。 光器件是光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中占比最高,主要包括TOSA、ROSA及构 成TOSA、ROSA的组件,如TO、波分复用器、TO座、TO帽、隔离器、透镜、滤光 片等配套件。光芯片包括 COC(载体芯片)、LD CHIP(光发射芯片)及 PD CHIP (光接收芯片);集成电路芯片包括驱动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及相关器件。
光模块向高速率、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未来采用硅光集成技术的CPO形式有 望超越传统光模块。根据联特科技招股书,第一代(1995年-2000年)以1X9、GBIC、 SFF形式为主流代表。1X9是较早的光模块应用,是固定的光模块产品。第二代(2000 年-2028年)以SFP、QSFP、QSFP-DD/OSFP等形式为代表。随着数据通信网络向 高速率、大容量发展,通信设备端口密度提升,推动光模块不断突破技术限制,向小 型 化 、 高 速 率 、 智 能 化 、 集 成 化 方 向 发 展 , 光 模 块 也 由 10G-40G 升 级 到 100G/200G/400G高速光模块领域。第三代(2024年后)以光电共封装(CPO)形 式为代表,主要采用硅光集成技术。预计到2024年,800G高速光模块会进入规模化 生产阶段,光电共封装、硅光集成技术会在速率、能耗、成本方面逐渐超越传统光模 块。
公司产品覆盖面广,逐渐往高端化产品方向发展。光器件按照是否需要电源驱动, 可分为有源光器件和无源光器件。有源光器件主要用于光电信号转换,包括激光器、 调制器、探测器和集成器件等。无源器件用于满足光传输环节的其他功能,包括光 连接器、光隔离器、光分路器、光滤波器等。公司拥有有源产品、无源产品和智能终 端三大类产品,目前以100G/200G/400G光模块销售为主,并且于2022年推出了采 用硅光技术的800G高端光模块产品。
(二)“5G+数据中心”推动规模增长,GPT 问世点燃市场热情
5G基站和数据中心建设对光模块需求持续增长,全球光模块市场空间广阔。据 lightcounting统计,2019年底开始,市场对DWDM、以太网和无线前传连接的需求 激增,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在2020年突破100亿美元。2020年和2021年在疫情居家 学习、办公的网络需求驱动下,光模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有望达到130亿美 元。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2022-2027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为11%,2027 年市场规模突破200亿美元。
中国光模块市场空间广阔,数通应用为主要增长点。根据FROST&SULLIVAN预计, 基于数通市场和电信市场的需求未来都将增加,中国的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 11.2%的年复合增长率,由2020年的392.3亿人民币增长到2024年的599.3亿人民币。 中国光模块市场的需求未来将主要由数通市场推动,应用于数通领域的光模块市场 规模预计从2020年的208.4亿人民币大幅增长到2024年的371.1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5%,其占比将从53.1%进一步提高至61.9%。随着中国光模块制造商的 逐渐崛起,全球的光模块生产的重心将逐渐从海外市场转移到中国。
受益于5G基站建设,电信应用光模块有望进一步增长。光模块是5G网络物理层的基 础构成单元,用于5G基站和承载网。为了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5G采用高频段频率。 高频段频率信号衰减速度快,所以5G基站的建设密度比4G基站大。因此,覆盖相同 区域时,5G基站数量远多于4G基站。预计5G基站的建设规模将是4G的1.5到2倍。 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国的5G基站数量由2019年的15万个激增到2022年的231万个。 随着4G基站建设速度放缓,2G、3G基站被淘汰,5G基站建设将会成为主流。5G基 站预计从2022年到2025年将保持16.4%的年复合增长率。根据联特科技招股书,单 个5G基站可能需要5-10支光模块,5G基站的建设需求将刺激运营商对光模块的需求, 进一步提高光模块制造商的产能和收入。
数字化转型推动全球数据量高速增长。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 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加速应用,传统产业及大众生活形式的数字化转变加 速。移动支付、移动出行、 远程控制、高清视频直播、移动餐饮外卖、虚拟现实等 的普及,驱动数据流量和数据交汇量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IDC数据,全球数据流量 由2015年的8.59ZB增长至2019年的41ZB,预测2025年会增长至175ZB,2015-2025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5.18%。
AI、物联网等技术发展推动光模块产品向高速率、小型化、低功耗方向发展。随着 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带动了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 长,数据中心进一步向大型化发展,进而带动高速率光模块的发展。目前各大全球 互联网厂商已在数据中心中批量使用200G和400G光模块。伴随着chatgpt的诞生, AI对算力需求高速增长将进一步推动更高速率的800G和1.6T光模块需求增长。目前 部分厂商的800G光模块已经开始验证和小批量出货,以及1.6T光模块的研发布局。
“数字经济+AI”算力需求催化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高增。根据《数据中心白皮书》, 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679亿美元,同比增长9.8%。预计2022年市场规 模收入将达到746亿美元,增速总体保持平稳。受新基建、数字化转型等国家政策促 进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驱动,我国数字中心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近三年GAGR达到30.69%,随着我国各地区、各 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以及GPT问世推动对算力需求的进一步增长,我国数据 中心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超大数据中心对标美国,数量提升空间巨大。根据Synergy Research数据,截至2022 年Q2,全球19家主要云和互联网服务公司运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总数已增至800 多个, 比2017年Q2增加了一倍多。我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全球占比仅为15%,与 美国的53%相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C114通信网,国内数通市场相比海外 发达市场落后3到4年,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政策引导下产业链逐步导入大 数据中心建设,国内的数通光模块市场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三)光模块行业竞争激烈,华工正源跻身世界前列
光模块行业竞争激烈,美企占主导地位,中国企业竞争实力逐步增强。光模块行业 的国外主要企业包括II-VI、Cisco和Lumentum等;国内主要企业包括中际旭创、光 迅科技、海信宽带、新易盛和华工科技等。根据Yole,2020年全球光模块市场中美 国企业占据约45%的市场,中国企业占据约40%的市场,日本企业占据约8%的市场, 市场竞争激烈,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CR5为63%。近十年中国高度重视光通信发 展,通过增强技术水平及行业建设,竞争实力在全球逐渐增强。据LightCounting统 计,自2010年至2022年,全球前十家光模块厂商中,中国企业从1家增长至6家,分 别是中际旭创、华为、光迅科技、海信、新易盛、华工科技。其中,华工科技市占率 排名从2020年第10升至2022年第8。
高速率低功耗为主流趋势,各大厂商积极布局相关技术,拥有芯片自研,产业链垂 直整合能力的厂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国内头部光模块厂商产品均已经覆盖从10G 到800G的光模块产品系列。在高速率光模块方面,中际旭创800G高速率光模块已大 批量向海外客户供货,并推出1.6T产品;光迅科技和新易盛开始800G光模块小批量交 付,且光迅科技已经推出1.6T产品;华工科技800G硅光模块已经海外推出并送样, 有望下半年完成验证并开始供货,并且在1.6T产品方面已进行技术布局。在低功耗 方面,除联特科技外,其余四大厂商均在CPO领域开展技术布局, CPO是有望成为 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在产业链布局方面,中际旭创、光迅科技和华工科技均具备 光芯片自研能力,具备芯片-TO-器件-模块的垂直整合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光模块相关业务增速快于同行,未来高端光模块出货占比提升有望缩小与同行 业的毛利率水平差距。II-VI于2018年收购光通信领先企业Finisar,是全球光模块龙 头厂商,市占率全球第一,但近两年光模块相关业务增速有所放缓。中际旭创是国 内光模块龙头厂商,近年来业绩增速较为平稳。得益于小基站业务放量,21年华工 科技光模块相关业务营收达到53.8亿元,同比增长103.4%,但小基站毛利率相对于 光模块毛利率较低,导致光模块相关业务整体毛利率由2020年的13.85%下滑至 7.09%,处于行业较低水平。2022年伴随着高速率高端光模块出货量提升,公司光 模块相关业务毛利率回升至8.94%。目前公司光模块业务客户以华为、中兴以及国内 互联网头部企业为主,未来随着公司400G高速率光模块出货占比的进一步提升, 800G高端光模块实现出货以及成功拓展北美客户的逐步落地,公司的光模块相关业 务有望实现量利齐升。
(四)光模块产业链垂直整合,自研助力高端发展路线
“光芯片-TO-光器件-光模块”全产业链布局,掌握芯片自主研发能力。公司是光芯 片供应商武汉云岭光电的发起人股东,云岭光电主营2.5G/10G/25G全系列激光器和 探测器芯片及封装类产品,具备年产芯片7500万颗、TO7200万只的生产能力,不仅 为公司提供了优质的上游核心零部件,也有效保障了供应链安全,同时还获取了成 本优势,提升盈利能力。公司通过控股云岭光电和华工正源两大子公司,深度绑定 华为、腾讯、阿里等行业头部客户,实现了光模块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了强大的核心 竞争力。
掌握核心自研设计能力,坚持产品高端化布局路线。随着我国“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 启动,在“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下,华工正源大力推 进数据中心业务,成功卡位头部互联网厂商资源,2021年,实现400G全系列数通光 模块批量交付、自研400G硅光芯片实现量产。公司积极推进硅光技术应用,现已具 备从硅光芯片到硅光模块的全自研设计能力,可应用于超大规模云数据中心的高速 率、可插拔800G硅光模块已于2022年第三季度正式推出市场,并受到了客户端及业 内人士广泛关注。行业知名调研机构LC预测,预计2024年,800G光模块将超过400G 光模块的销售额,市场容量达70亿美元。公司的高端化产品布局策略将为公司未来 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司的相干光模块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相干光 模块与传统的数通光模块相比,具有集成化小封装、超高速率和超长距离等特点。 随着数据爆发下传输网升级、超大型数据中心、分布式数据中心等加速发展,相干光模块应用范围加速下沉与扩展。公司400GZR/ZR+/ZR+Pro三款产品,用于DCI领 域长距离传输QSFP-DD相干光模块,三款产品性能优异,核心指标均高于行业规格。 公司是全球第一个发布400GZR+Pro的公司,在3个关键指标,发射光功率、接受灵 敏度、光的信噪比方面公司都是远优于业界平均水平,符合OpenZR+标准,支持 OFEC,同时支持400G/300G/200G/100G多模式切换。在无外置光放情况下,可直 接点对点传输>120KM,可有效实现DCI光层在不安装中继放大器场景下,实现超远 距离传输;在光层增加中继放大器的情况下,最大传输500KM+。这是业界目前速率 最高、距离最远的光模块,可完美解决速率和传输距离之间矛盾点。
三、厉兵秣马廿五载,思变前行智造梦
(一)多元化布局激光设备,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激光行业产业链庞大,公司定位位于中游激光设备,是激光设备龙头企业。上游包 括光学材料,光学器件,激光器、数控系统等,中游为各种激光设备,按工作性质可 分为激光切割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打标设备、激光雕刻设备等,下游应用于汽 车制造、消费电子、航空航天、造船等多个行业。华工科技处于产业链中游是激光设 备行业的龙头企业,激光设备市占率仅次于大族激光。
激光加工设备种类繁多,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为两大主要应用领域。根据《2021年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在中国激光加工设备应用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激光切割 设备,占比38%;激光焊接设备占比18.8%;激光熔覆设备占比5.1%;半导体和精 密加工等其他行业激光设备合计占比38.2%。与传统加工方式相比,激光加工有着高 效率、高精度、耗、材料变形小、易控制等优点,更加顺应智能制造、精密制造 的大潮流,快速渗透至传统制造业,大幅提升了传统工业的生产效率。
公司激光设备业务布局广泛,两大核心控股子公司分别主打中低功率和高功率激光 设备。华工科技是中国激光设备行业龙头企业,产品覆盖高、中低功率激光设备,包 括激光打标设备、激光切割设备、激光焊接以及激光清洗设备等,广泛应用于汽车、 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和造船等工业领域。公司凭借着强大的研发能力,不断地升级 自身激光设备产品走向高端化,加大布局空间推出新产品,带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 级。
(二)多元应用打造千亿蓝海,新能源化身行业发展新动力
中国激光设备市场空间广阔,新能源、半导体成行业发展新动力。根据公司年报, 2022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920亿元,较2020年增长11.9%。随着新冠疫情 因素的消退和制造业的发展,预计2026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877.65亿 元。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向先进制造业的升级转变,工业用的大功率激光 设备需求将长期保持较高景气度。激光设备应用广泛,近年来,全球电子、微电子、 光电子、通讯、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全球激光加工设备制造行 业的迅速发展,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和电子制造产业的发展,将使国内激 光加工设备市场更具发展潜力。
激光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工业激光设备是推动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随 着我国工业制造自动化及智能化要求的提升,激光加工控制技术不断升级,激光加 工应用凭借优质的加工特性获得广泛领域的应用。同时工业制造中对加工材质、加 工速率、加工工艺等存在不同的要求,激光加工应用场景丰富多变。从下游应用市 场占比来看,2021年工业和信息领域应用占比最高,分别为62%和22%;其次是商 业、医疗、科研等领域,市场占比分别为7%、5%和4%。未来工业激光设备将仍 是推动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乘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装备国产化东风,公司在转型突破中,激光设备业务从 产品到客户逐步向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聚焦。新能源汽车厂商销量与资本开支高 增,新能源汽车增长成激光设备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被广泛应 用于新能源整车生产中,比如汽车大型覆盖件的下料切边需要三维激光切割机,在 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此外汽车包含上千种零件,采用激光焊接可以将不 同种类的金属零部件焊接在一起,提升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根据中汽协数据, 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685.73万辆,同比增长95.9%。五家国内头部新 能源汽车厂商2022年资本开支激增至1222.51亿元,同比增长126.7%。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带动激光设备需求的上升。
动力电池厂商产量与资本开支双高增,驱动激光设备行业增长。动力电池是新能源 汽车的关键所在,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激光设备的精密与稳定符合工艺要求。激 光设备主要应用于极片切割、极耳焊接、外壳焊接等多种工序。根据中国汽车动力 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根据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我国动力电池2022年累 计产量545.9GWh,同比增长148.5%。2022年,国内头部动力电池厂商年资本开 支合计1023.48亿元,同比增长62.5%。预计未来几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 增长,动力电池将保持高速增长,有望推动激光设备需求的增长。
消费电子行业增速放缓,疫情因素消退及去库存进程逐步推进,未来需求有望回 暖。根据Statista数据,2017年,我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为16120亿元,2019年增 长至17780亿元,市场规模庞大。受疫情影响,2020年下降至17347亿元。随着我国疫情好转以及市场需求的恢复,预计2022年我国消费电子规模将达到18649亿 元,同比增长3%。短期内,消费电子增长仍存在压力,但随着疫情因素的消退以 及去库存进程的推进,未来消费电子有望回暖,消费电子行业激光设备需求有望回 升。
(三)激光设备竞争格局分散,公司高端化布局战略有望弯道超车
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较为分散,华工科技市占率仅次于大族激光。从激光设备市场竞 争格局来看,由于中国激光设备以工业加工切割、焊接、打标等为主,通用性较 强,门槛较低,本土中小企业众多,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制造业领域的激光加工市 场难以形成较为集中的竞争格局,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 计,2021年,大族激光的激光加工设备实现收入111.78亿元,市占率约14%,华 工科技2021激光加工设备实现收入26.07亿元,市占率约3%,其他企业市占率均不 足3%。
华工科技产品覆盖面广,下游应用领域更为广泛。激光加工设备行业产品种类涉及 打标、切割、焊接以及清洗,华工科技的产品种类和下游应用的覆盖面最广。大族 激光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产业链,因此在消费电子低迷的行情下,大族激光业 绩出现负增长。华工科技的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广泛涉及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轨 道交通以及消费电子等,因此在面对单个行业不利冲击时,能有效抵抗风险,在 2022年仍实现了激光设备业务20%以上的增长。海目星和联赢激光下游应用领域均 集中在动力电池领域,因此在动力电池厂商高资本开支的推动下,2022年业绩增速 远高于同行,但产品应用领域较为单一,存在较大的风险,若动力电池行业受到不 利冲击将,对两家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受益公司产品多元化布局,公司激光设备收入稳固增长。激光业务方面,大族激光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由于大族激光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相关产业链,受消费 电子低迷影响,2022年激光设备营收出现负增长。华工科技激光设备收入在2022 年之前仅次于大族激光,但在2022年被海目星超越,主要原因是海目星以动力电池 相关激光设备为主,受动力电池厂商资本开支加大,海目星2022年收入大幅增长, 但海目星激光设备业务增速虽快,毛利率水平明显低于同行业公司,且激光设备应 用领域过于单一,存在一定风险。华工科技2022年激光设备营收32.89亿元,同比 增长26.2%,且毛利率受益于高端三维五轴激光设备出货量提升,由30.3%提升至 32..3%。华工科技激光设备有产品种类繁多,可应用于下游多个领域,并且绑定了 多行业龙头客户,为公司未来激光设备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公 司三维五轴等高端激光设备的逐步推进,公司激光设备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四)激光产业链全面布局,三维五轴圆梦高端国产
全面布局“激光芯片+激光器+激光设备”,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公司参投长光 芯片,获取稳定激光芯片供应渠道,同时参投华日激光和华锐激光,布局激光器领 域,为自身构建了稳定的上游供货渠道。公司旗下的华工激光和化工法利莱分别负 责生产中低功率激光设备和高功率设备,打造了一条“激光芯片-激光器-激光设 备”的自身完整产业链,为自己赢得了下游多行业头部客户合作机会。
公司高端激光设备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高端化进程加快。公司激光智能装备围绕 新能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船舶等重点行业,大力开拓市场,销售重心转向新 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公司第三代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面向热成形行业交付 突破200台,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奥博系列三维五轴高功率激光切割智能 装备、漫威系列光纤激光切割智能装备等高端产品在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销售 总体同比2021年增长35%,价值量更高的高端产品销量增长带动了公司盈利能力的 提升。
四、始于家电温度传感,兴于新能源 PTC
(一)家电传感器龙头地位稳固,新能源赛道打开增长空间
白色家电温度传感器龙头地位稳固,锚定新能源赛道拓宽成长空间。公司敏感元器 件业务由全资子公司华工高理负责,业务主要覆盖了传感器和新能源汽车PTC加热 器两大类产品,包括空调压力传感器、烤箱用温度传感器以及新能源汽车PTC加热 器等细分品类。根据华工高理统计,公司白色家电温度传感器占到全球市场70%的 份额,2022年在稳定家电传感器业务份额的前提下,新能源PTC热管理系统业务全 面开花,覆盖国内近八成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比增长260%。华工高理开发的新能 源汽车PTC加热系统、车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专精特新”产品,多次打 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公司开发出1800V高压PTC芯片及800V平台加热器, 自主掌握全球领先的800V平台PTC加热器核心技术,是行业首家实现PTC加热器 全过程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
(二)新兴产业催化传感器市场,新能源汽车助力 PTC 成长
传感器应用范围广泛,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家用电器和汽车电子。传感器广泛应用于 各个行业,如工业制造、网络通信、医疗诊断、家用电器等。据CCID数据,传感器 在汽车电子、网络通信、工业制造、消费电子以及医疗电子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其 中汽车电子领域比重为24.2%,工业制造领域比重为21.1%,网络通信领域比重为 21.0%,消费电子领域比重为14.7%。公司传感器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电器和汽车电 子等领域。
新兴智能产业兴起,刺激传感器市场高速增长。近年来,随着物联网、5G、新能源 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兴起,全球传感器不断增长,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根据CCID 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710.3亿美元,同比增长6.5%,预计 2022/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845.4/2033.6亿美元,增速进一步加快;2021年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2905.2亿元,同比增长16.9%,预计2022/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384.6/4044.6亿元,增速保持在15%以上,逐年递增。未来,随着智能 制造、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对传感器的需求有望大幅增长,为公司 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PTC加热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根据传导方式不同,PTC加热 器可分为水暖PTC加热器和风暖PTC加热器等,目前风暖PTC加热器在电动汽车领 域应用较广泛。根据QYResearch统计,2017年全球PTC加热器市场规模为834.5百 万美元,2021年为1335.8百万美元,预测2028年将达到3682.9百万美元,2022-2028 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4%。凭借安全性高、自动恒温、节能环保等优势,PTC加热 器在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伴随下游应用领域 扩展,PTC加热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复杂,核心部件PTC加热器空间广阔。目前新能源汽车加热 系统技术路线主要有PTC加热器和热泵两种技术路线。PTC加热器分为风暖PTC和水暖PTC,风暖PTC的单车需求量在400元左右,水暖PTC的单车需求量在1200元左 右。采用热泵技术路线时会搭配风暖PTC使用。假设热泵后续进展优于纯PTC技术 路线,我们预测在悲观情形下,国内新能源汽车PTC市场规模在2025年仅为55亿元; 若两种技术路线均正常推进,我们预测在中性情形下电车PTC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 突破100亿元;若PTC路线后续明显优于热泵路线,我们预测在乐观情形下,PTC市 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165亿元。高压快充的逐渐普及使得新能源车对PTC加热器 要求更高,进而推动PTC加热器价格的上涨。未来高压快充的普及有望推动新能源 汽车PTC加热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五、盈利预测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光电器件系列产品、激光设备和敏感元器件三类。
(1)光电器件系列产品。根据公司年报,2022 年公司光电器件系列产品营收 57.1 亿 元,占比 47.5%。产品直接应用领域为电信领域和数通领域,根据 lightcounting, 2022 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30 亿美元,并预测 2022-2027 年全球光模 块市场年复合增速为 11%。根据 FROST&SULLIVAN,中国的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 将保持 11.2%的年复合增长率。伴随着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 问世以及相关应用的 快速发展,AI 训练相关服务器需求增长将进一步推升高速率光模块需求。考虑 AI 驱 动算力需求超预期增长叠加全球光模块生产重心逐渐从海外市场转移到中国的趋势 以及公司开拓北美新客户,我们预计公司 23-25 年光电器件系列产品销量将快速增 长,23-25 年光电器件收入规模将分别达到 65.0/74.75/85.96 亿元,同比增长 13.8%/15%/15%。 毛利率方面,21/22 年分别为 7.09%/8.94%,较 20 年下降较多,主要原因是 21/22 年光电器件系列产品中,毛利率相对较低的小基站业务出货占比大幅增长,带动光 电器件系列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我们认为未来小基站业务增长放缓,光模块出货 占比提升叠加高端高速率光模块产品出货加快,有望带动光电器件系列产品毛利率 回升,预计 23-25 年光电器件毛利率为 9.9%/10.5%/10.5%。
(2)激光加工成套设备。根据公司年报,2022 年公司激光加工成套设备营收 32.9 亿 元,占比 27.4%。产品直接应用于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以及船舶等行业,根据公 司年报,2022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 920 亿元,较 2020 年增长 11.9%,预 计 2026 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 1877.65 亿元。短期来看,受消费电子不 景气叠加制造业整体承压的影响,23 年激光设备增速会有所放缓。长期来看,随着 中国经济结构向先进制造业的升级转变以及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将激 发国内激光加工设备市场潜力,我们预计 23-25 年公司激光加工成套设备收入规模 将分别达到 36.18/41.60/47.85 亿元,同比增长 10%/15%/15%。 毛利率方面, 22 年毛利率为 32.3%,较 21 年提升 2.0pct,主要原因是三维五轴激 光设备等高端产品出货占比提升,带动激光设备毛利率回升。我们认为,未来公司 高端激光设备出货占比将进一步增长,带动激光设备业务毛利率进一步提升,预计 23-25 年激光设备毛利率分别为 33.0%/33.0%/33.0%。
(3)敏感元器件。根据公司年报,2022 年公司激光加工成套设备营收 23.2 亿元, 占比 19.3%。产品直接应用于家电和新能源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 将带动新能源汽车 PTC 加热器需求的快速增长。考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销量的增 长以及高压快充对 PTC 加热器要求的提升带动更高价格的 PTC 加热器出货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3-25 年公司敏感元器件收入规模将分别达到 35.19/43.99/54.98 亿 元,同比增长 51.7%/25%/25%。 毛利率方面,22 年毛利率为 21.2%,较 21 年下降 0.4pct。我们认为,未来水暖配 套的高价 PTC 加热器出货占比提升叠加高压快充对 PTC 加热器要求提升带动产品 价值量进一步提升,预计 23-25 年敏感元器件毛利率分别 23.0%/23.0%/23.0%。
4.其他业务。其他业务主要为激光全息防伪产品。根据公司年报,2022 年其他业务 营收 6.9 亿元,占比 5.8%。产品直接应用领域为国家证照、金融票据和烟酒等。该 业务收入基数较小,且伴随公司积极拓展该产品应用领域,我们预计 23-25 年其他 业务收入规模将分别达到 7.62/8.38/9.22 亿元,同比增长 10%/10%/10%,保持稳定 的增长。毛利率方面,22 年为 34.2%,23-25 年预计保持历史水平分别为 34.2%/34.2%/34.2%。 综上,我们预计华工科技 23-25 年收入分别为 143.99/168.72/198.01 亿元,同比增 长 19.9%/17.2%/17.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02/14.36/17.10 亿元,同比增长 32.6%/19.5%/19.1%。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来源:东方财富号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