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帮
先捋一捋周末的几个消息。
【美国债务上限问题】
据新华社5月28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和国会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麦卡锡27日晚已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
这个协议只是一个初步的口头协议,具体的文本这两天才会放出来,之后是国会的投票,最后的截止日期是6月5日,是财政部根据现有债务推算出来的。
本身这场斗争就是党政和演戏,在野党怎么都要给执政党使袢子,美国民众也不知道国会议员每天是在摸鱼还是摸臀,一年中议员露脸的机会就那么几次,可不得好好表现一下。
看了几点文本内容的争议项目,大概方向是小幅度提升债务上限,国防开支不缩减,政府开支和学生贷款豁免要缩减,发展新能源的补贴民主党咬死不松口。
预计下周二周三就投票了,第一次就通过的难度很大,但截止日前不通过的概率很小。
有很多小伙伴担心这事儿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近期人民币贬值、外资流出等已经是在对此进行计价,我认为并不需要特别在意这事儿。
【多家房企面临退市风险】
这事儿可能很多人都没关注到,但很多小房企的股价跟瀑布似的:
截至5月26日收盘,有约8家房企的股价连续低于1元/股。
A股有一种退市机制称为“面值退市”,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的一种。根据深交所的相关规定,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则会被交易所强制退市,且没有退市整理期,直接终止上市。
已经低于1元的房企有美好置业、泰禾集团、粤泰股份、嘉凯城、阳光城、宋都股份、泛海控股、金科股份、海航投资,新华联等股价已经低于1.5元,也很危险。
对上图的泰禾集团来说,已经连续14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后续的6个交易日就算全部涨停,股价也无法超过1元/股,基本已经提前锁定了退市程序。
面值退市了并不是说不能再重新上市了,我记得好像是要后续连续两年净利润为正,累计超过2000万,且净资产为正,就能重新申请上市。
雪崩的原因有三,第一是需求需求释放脉冲式恢复结束,市场销售后续乏力,第二是融资还是困难,此前被给予厚望的“三支箭”成果有限,而且销售回款也不力。
综合来看,小房企现阶段是一个黑洞,风险难以评估,别去抄底。
【重要指标继续走弱】
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07万亿元,同比增长0.5%;实现利润总额20328.8亿元,同比下降20.6%。
这个消息不大好。关于工业企业利润这个指标的重要性,之前的文章阐述过了,代表着A股的盈利周期,而A股从15年之后只要有像样的行情,工业企业利润一定是向上的,现在是下滑幅度更大了。
分行业来看:
好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7.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0.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7%,汽车制造业——增长2.5%。
差的行业最惨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99.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87.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7.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5.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53.2%......其他的就不列了,留点面子。
这些行业在股市里的表现也是能对应起来的,尤其是差的这些行业,看走势基本都睁不开眼。
之前看过财通策略团队分享过一个有意思的研究思路,使用A股、H股、利率、汇率、铜、螺纹钢当前价格在过去一年中的百分位,进行加总,来衡量资产价格对于经济的预期。
资产价格反映的是预期,我认为这种研究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当前六类资产价格银行的经济预期是不大好的,对比一下,22年7月、23年1月是市场对于经济复苏预期的顶部,22年11月是市场对于经济预期复苏的底部。
细分看A股、H股、利率、汇率、铜、螺纹钢分别处于34%、33%、23%、24%、49%、12%的水平。其中利率、汇率、螺纹钢对于经济(尤其地产)的预期最偏向不乐观。
起码我们目前可以知道,当前宏观经济是弱现实,资产价格是弱预期,是能对应起来的。不像今年一二月份那样是强预期弱现实。
对于宏观变量,我认为比较好的应对方法是右侧思维,因为某种宏观状态可能持续的时间会很长,一旦真正转向,也会持续较长时间,左侧抄底宏观有潜在的未知风险。
最典型的是美国的加息周期,从去年年中就有预期说CPI要降息了,结果一直到最近,核心PCE物价指数还是超预期,一季度GDP增速放缓但强于预期。
整体看来,当前市场依旧处于无主线的震荡之中。如果期待有所改变的话,最近的也需要等到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但一般年中的政治局会议不会发布特别重磅的经济政策,所以短期我认为看不到扭转当前弱势市场的可能,建议仓位上不要放特别高。
……
回到市场,所以类似于上周五传的5万亿国债的小作文,一看就是瞎扯淡,盘中银行地产等也拉升了一波,但这个预期基本是要还回去的。
大概总结一下目前还在趋势之上的行业的基本逻辑,有助于后续进行主线迭代。
机床:机床算是特斯拉机器人方向的扩散,明显的板块联动是出现在机器人起涨之后。根据广发的跟踪,国内4-5月份微观数据乏力,制造业投资增速上,4月份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下同比20%,环比3月份持平,预计现在还是每个月0-5%的幅度环比提升。去库完成时间会从最初的Q2延迟到Q3甚至Q3末。日本机床订单外需下降(中国约占其出口的20%)。
火电:煤炭大幅降价继续使得市场预期火电二季度业绩向好,此前电力市场的一系列政策也使得市场有了“煤电联动”机制放开的预期,中长期逻辑上依旧是火电企业的风光装机量提升。
中药:近期主要是政策上比较给力,不管是全国中药饮片联采降幅温和,还是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等,都刺激了中药的股价上涨。同时本身部分公司近期的经营数据也不错。在目前大环境下,经营周期向上而且政策支持的行业不多,中药的逻辑持续度我认为是可以的。
船舶:聊过多次了,经营大周期没变,利润释放周期未到,市场没有形成一致预期。
光储:SNEC大会之后,有部分资金买预期卖现实,另外是长城举报比亚迪,对新能源车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我还是之前的观点,整个新能源行业目前分化很严重,有的细分行业走的是困境反转的逻辑,比如锂电,有的行业依旧是高成长,适合PEG定价,比如储能,还有的新技术可能走的是事件驱动叠加低渗透率下未来两年快速放量的预期。新能源里面的高景气行业在下一阶段被市场重新定价的可能性依然是存在的。
IT设备:本身前期处于下跌趋势,最近反弹使得趋势又回来了,主要是近期英伟达财报的刺激,市场再次定价光模块企业的业绩,这个上周聊过了,玩法主要变成了事件驱动型打法。
存储芯片:美股巨头大涨,预期依旧是三季度见底,叠加AI的不断刺激和外溢。目前这个预期短期内也是无法证伪的,不过估计股价波动也比较大。弱现实下追涨不是好策略。
来源:投研帮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