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来源:华宝证券
充电桩产业链主要构成包括:
1)上游:主要为充电桩设备元器件供应商,包括充电模块、继电器、接触器、监控计量设备、充电枪、充电线缆、主控制器、通信模块及其他零部件。其中,充电模块应用于直流充电设备,是直流充电设备的核心部件。代表企业有优优绿能、通合科技、许继电气、科士达、英可瑞、沃尔核材等。
2)中游:主要为为充电桩整桩制造企业以及运营商环节,二者存在一定业务重合,很多主流的充电桩企业采取“生产+运营”一体化模式。代表企业有盛弘股份、绿能慧充、南方电网、星星充电、特来电、公牛集团等企业。
3)下游:主要是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充电服务运营解决商为主。代表企业有蔚来、特斯拉、比亚迪、东方电子、施耐德电气、上汽集团等企业。
上游同质化程度较高,充电模块竞争格局相对较好。新能源车充电桩上游环节大部分元器件成熟度高,充电桩主要零部件大多为标准化电气产品,制作技术难度小,企业之间同质性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充电模块是上游元器件中最重要的环节,具备一定技术壁垒,价值量占比最大,竞争格局相对较好,头部厂商市占率优势明显,目前国内模块市场主流企业包括第一梯队英飞源、华为、优优绿能、特来电,以及盛弘、英可瑞、麦格米特、通合、永联等。2021年行业 CR5 超过 70%,市场集中稳定,其中,英飞源市占率从2017 年的11%上升至2021年的 31%,头部优势地位不断提升。
我国充电桩设备企业可以分为三大类,但竞争优势各不相同。第一类是国网、南网体系内的充电桩设备商,如国电南瑞、国电南自、许继电气、国网普瑞、国网智慧能源交通技术创新中心等;第二类是同时兼具充电桩设备生产和充电站运营的厂商,如特锐德(特来电)、万帮德和(星星充电)、上海普天、万马股份等;第三类是专业的充电站设备生产商,如盛弘股份、科陆电子、特锐德、科士达、和顺电气、中恒电气等。但各家发展模式和竞争优势各不相同,国网、南网依托自身电网基础设施的优势,普天依托央企身份带来的资源优势,在大规模公共桩建设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特来电、星星充电、万马股份等民营运营商大多依靠于电力设备制造的母公司,同时向上下游延伸,意图打通全产业链。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整车企业运营充电桩主要为了配合汽车销售,自建充电桩,吸引购车。
我国充电运营服务商可以分为三大类,不同运营模式各有优劣。第一类是以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为代表的资产型运营商,专注于自有资产运营,并与其它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开展合作,以实现用户端的流量互补;第二类是以能链智电、快电为代表的第三方充电服务商,通过第三方充电网络连接用户及资产型充电运营商;第三类是以特斯拉、蔚来为代表的车企充电运营商,为自有车主提供公共充电服务。
另外,2022 年以来,国内主要充电桩企业纷纷加速海外标准认证,开拓海外市场。例如,2022 年盛弘股份与英国石油集团(BP)达成合作,成为首批进入英国石油中国供应商名单的充电桩厂家;炬华科技面向欧洲和美国市场开发的充电桩产品已经通过 CE、ETL 等标准认证,通过代工的方式为海外厂商提供配套的电源模块;绿能慧充目前已有部分产品通过欧盟 CE 认证,2022 年已收到小批量来自欧洲市场的订单。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