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说
特斯拉在得州超级工厂召开了2023年股东大会,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现场谈到了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FSD、Cybertruck等研发进展。
本次股东大会最让人震撼的可能就是马斯克发布Optimus人形机器人最新演示视频了。
相比上一次亮相,Optimus有了全面升级,包括电机扭矩控制,力度控制更精确、环境探索+记忆,更会看路,还能记得自己走过哪里,走路也更自然。
同时,还可根据人类动作范例训练AI、端到端动作操控,输入摄像头数据,输出促动器、关节的移动角度。
可以说,这次Optimus人形机器人表现的“更像人类了”。
另外,昨日,在“ITF World 2023半导体大会”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认为,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是“具身人工智能,即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机器人概念大涨,远大智能、中大力德、鸣志电器、爱仕达等集体封板。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较长,下游应用广泛。
整体上行业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及终端(即为各大应用领域)。
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其中零部件又可以细分为减速机、伺服电机以及控制器等;
中游包括本体制造商及系统集成制造商,前者包括4大机器人、新松机器人、埃斯顿、拓斯达、埃夫特、哈工智能等,又包括图灵、欢颜、伯朗特这样的新秀,系统集成商则将机器人本体与具体使用场景相结合,提供配套的软件开发、工作站等;
下游应用包括汽车、电子、食品饮料、锂电池、光伏、家电等。
某机构认为在这条产业链中,真正能够帮助本土工业机器人实现根本突破的是上游的控制器、减速机、伺服电机的进步,以及本体制造+针对高新技术行业(汽车、电子、新能源、光伏等)的集成能力的提升。
控制器、伺服电机以及减速器所占成本超70%,是构成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
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性能、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业机器人的性能与稳定性。
由于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壁垒较高,大多关键技术被少数公司垄断,使得机器人生产商在采购时议价能力不足,采购价格较高。
机器人是集先进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核心载体。
当前,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大变革时代,正由过去的传统机器设备,开始转变为更具备人的智能、智慧、灵活性的新型设备。
行业的长期发展存在三大驱动力:一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力”;二是人力成本高企倒逼机器换人的“拉力”;三是Z策扶持的“催化力”。
Z策上来看,工信部等17个部门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开拓机器人的10个应用重点领域,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比2020年翻一倍,除工业机器人外,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将大幅拓宽。
作为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硬件设备载体,机器人有望成为AI新一轮产业变革大趋势下的先行者。
重要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来源:财学堂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