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产业链梳理

专栏头像

科技先锋

线索主要标的

来源:光大证券

光刻机是光刻工艺的核心设备,主要由光学系统、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构成。目前市场上的光刻机主要分为g-line、i-line、KrF、ArF、EUV五代迭代更新,其中g-line逐渐被市场淘汰,第五代EUV光刻机的最小工艺节点达到了最优。在光刻机的更新迭代中,对光源、光学透镜、反射镜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光刻机产业链复杂,全球光刻机市场快速增长。光刻机产业链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上游设备及材料、中游光刻机生产及下游刻机应用三大环节。

目前市场主流产品基本来自ASML、Nikon和Canon。三家企业光刻机出货量由2015年的281台增长至2022年的551台,CAGR达10.10%;销售收入由2019年的94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318亿元,CAGR达11.73%。其中ASML占据绝对的龙头地位,垄断高端EUV市场。

上海微电子是大陆光刻机进展最快的厂商,其自主研发的600系列光刻机可批量生产90nm工艺的芯片。但是在技术层面,上海微电子的IC前道光刻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已量产的光刻机中性能最好的最高可实现90nm制程节点,ASML的EUV 3400B制程节点可达到5nm。这也使得在IC前道光刻机市场,国产制造比例较低,国内的IC前道光刻机市场主要被ASML、Nikon和Canon瓜分。

不过,中国逐步在光刻机产业链中实现部分突破。在光刻机产业链上游,中国初 步突破了光刻机的双工作台(华卓精科)、光源(科益虹源、福晶科技)和光学 镜头(奥普光电)三大核心子系统。在中游,上海微电子是国内技术最领先的光 刻设备厂商;在下游,中芯国际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