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醒,中特估第二阶段即将到来!

专栏头像

laoduo

线索主要标的

今天这行情,吃个午饭,牛市仿佛就结束了,恍恍惚惚。

那些说中国银行能带来牛市的朋友,心不会痛吗?

我的观点参考前文:

当中特估炒?银行涨出来风险!

在历史经验中,涨银行,那就是最后一片洼地的挖掘工作了。

而市场最大的风险在于,短期涨太多,缺乏休息。

今天这个休息动作,并无政策或消息面的利空,完全只是部分资金落袋了,带来了板块的震荡,随后引起共振触发了集体调整。

这中间是有量化资金的推波助澜,成也量化,败也量化。

后续相关板块的回踩,也会看到各种量化资金蜂拥而出的抛压。

中特估会结束吗?

不会,参考前文:

突发!上交所窗口指导!

因为中特估还有很多实质的动作未做,从国策角度理解,还没正式开始,何为结束?

但上交所的中特估会议提醒,恰恰把后知后觉的中小机构敲醒了。

所以这轮回踩不会很多,因为还有无数踏空的机构是要进来低吸,直到场外围观的机构越来越少,承接力量没了,又到了年底,那才是真结束。

节奏几乎是明牌,但凡对机构模式有所了解的,都会知道中特估目前是最好的机构调仓缓冲区,没有之一。

有了上交所的方向指引,再有合理的休息轮动,中特估再起只是短暂的间歇问题。

这里肯定会有人迷糊。

既然拉银行有风险,又说中特估没结束,那到底应该怎么玩。

这时候一个老图就能马上给你解释清楚。

中特估的抱团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拉银行之后,挖个坑,把一些短线追高的埋了。

隔一阵来个地方国资委事件,再反弹,又因为某些减持或事件,再埋了。

然后横盘到季度报,又出了大量分红事件(卖方的报告估计都提前写好)再炒一波分红预期。

为什么我在昨天的短线分析中说,炒AI其实和炒中特估是一样的。

这里就再做个简单梳理。

AI中最核心,最早能出业绩的,是硬件,即算力部分。

中特估里最核心是已经具备分红能力的。

所以AI的算力=中特估的高分红股。

共同特征就是一轮接一轮炒,休息一阵卷土重来。

机构模式会用53定律来做操作,跟着机构蹭波段就行了。

保留底仓的前提下,不断用盈利去做日内T,这才是正常的机构模式。

而不是大众理解的,机构趁着大涨割了韭菜,清仓跑了。

正常情况下,机构做中特估,是要做到11月甚至明年的。

而非核心,短期不会出业绩的,那就太多了。

比如AI中的传媒/影视/教育等。

可以炒,但不会有实质的业绩,上市公司也会澄清,但没用。

董秘毕竟不懂自己,散户比他们懂,说你有,就是有。

同理在中特估里面,也有遍地的业绩差的国企,简称僵尸股。

这些僵尸退市是不可能退市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退市,毕竟股市里面资本各个都是人才,超喜欢里面的。

这两个方向的共同特征就是没有什么机构配置,游资会参与,量化也会,风格易漂移的小基金也会盯着玩。

万事俱备,只等一个地方国资委的动作。

这就是我昨天文章说的第二阶段,地方国资委的资本动作。

但这个事情得自上而下来运作,很难自下而上。

没有上头的指导,地方哪里敢自己瞎搞。

虽然我没有被上交所邀请去做中特估的讲解,但我几乎敢肯定,这个讲解会上,有明确的地方国资委的未来改革动作。

接下来,中特估只是短暂休息,在银行坑一把短线资金后,抓紧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起点标志,就是上交所下场指导!

地方国企的疯狂炒作,当作AI传媒/教育来炒就行了。

如果你还记得当年的特力A是怎么疯狂的,应该秒懂。

请拭目以待,不要错过盛宴,并在人声鼎沸时,把汤留给后知后觉的人。

来源:laoduo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