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 | 保险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负债端资产端共振复苏的“戴维斯双击”

专栏头像

金融地产

文|赵然‍‍‍

寿险方面经过多年的渠道转型之后转型成效初现,个险渠道呈现出人力降幅收窄、人均产能提升的趋势,见底信号明显;而在储蓄型产品热销推动下银保渠道表现亮眼且期交保费高增,价值贡献有望提升。财险方面“质优量升”逻辑得到验证,预计保费收入仍将增长稳健,综合成本率有望进一步下行。投资端随着资本市场复苏、地产风险缓释和中特估逻辑下资产价格重塑,险企投资收益有望持续上行推动业绩明显增长。

寿险:渠道改革成效开始显现,NBV或已走出至暗时刻。

从代理人渠道来看,虽然人力规模仍在脱落、保费收入增长仍然乏力,但行业整体已呈现出人力降幅收窄、人均产能提升的趋势,改革成效开始体现,见底信号明显;从银保渠道来看,储蓄型产品热销推动银保渠道表现亮眼,在险企“价值银保”的战略下银保渠道期交保费同比高增,预计未来NBV有望同步改善。

定价利率调整影响或将有限,长期有望驱动高质量发展。

短期内,高利率产品下架预期有望促进需求的加速释放,从而推动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和保险板块股价的明显上涨;中期来看,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的环境下储蓄型产品稀缺的“刚兑保本”属性将使得其对低风险资金的吸引力犹在,有望继续承接更多的居民储蓄需求;长期来看,定价利率上限的调整有望降低行业负债成本、消除潜在利差损风险,且有望压缩中小险企“价格战”空间,促进行业的有序竞争;头部险企有望脱颖而出,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财险:“质优量升”逻辑得到验证,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从保费收入来看,23Q1在新车销售承压的情况下车险保费仍增长稳健,彰显十足韧性;非车险保费则延续高增,占比进一步提升,保费结构持续优化。展望未来,随着汽车消费的逐渐恢复和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的扩大带来的车均保费改善,车险保费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而非车险保费将持续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增长和居民保障意识的提升,且在农险“扩面增品”和独董制度改革下董监高责任险需求上涨等政策利好下有望延续较高增速。

从综合成本率来看,23Q1上市险企综合成本率进一步优化,“质优量升”逻辑得到验证。通过对全国百城平均拥堵延时指数的跟踪我们发现,2023年汽车出行或不会大幅超过疫情前水平,车险赔付率上行或不会超预期。且险企已超额计提了充足的准备金储备以剔除疫情等因素的一次性影响,未来准备金储备有望逐步释放从而平滑业绩。而随着宏观经济的回暖和险企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非车险综合成本率亦有望迎来优化;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投资:资本市场持续复苏,投资收益率明显上行

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宏观经济逐渐回暖,资本市场亦迎来复苏,驱动险企投资收益率明显上行。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房地产政策利好频出,将有助于地产风险缓释,险企的房地产相关投资敞口迎来边际改善。同时在“后资管新规时代”随着“非标转标”的持续推进和“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行情的持续演绎,保险公司持有的大量具有固定收益特征的债券类资产以及具有高股息、高分红特征的公司股票估值将有望上涨,险企投资业绩有望持续上行。

负债端改革不及预期:当前保险公司寿险业务持续深化转型,若公司代理人队伍质量提升不及预期,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新业务价值。

车险赔付率超预期上升:随着各地防疫政策的陆续调整汽车出行量可能有所回暖,若车险赔付率超预期上升将会对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和承保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长端利率超预期下行:如果长端利率出现超预期下行,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权益市场大幅下滑:如果权益市场出现大幅下滑,将对公司的投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