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duo
今天拉了银行,之前拉了保险,金3胖只剩下地产没挪了。
下一轮是不是拉地产,留给大家自己验证。
很多人把银行轮动当作中特估来解读,硬说逻辑,银行也确实是国企为主
但我的定义中,所谓中特估需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第一,属于国资委旗下
第二,低估值这个不必说,银行整个板块都是低估值。
第三,高分红预期,这是区别与以前的中字头股票的最重要特征。
所谓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在新时代求变。
就是从一个享受垄断地位却对股东几乎没有回报的国企,转变成积极为股东争取利益的分红型国企。
如果说中特估分红有个标杆,那应该是中国神华!
过去的两年分红了1000亿利润,放在全球股市都很炸裂。
有这个高分红动作哪怕只是有预期,才能算是真正的中特估。
如果只是挂一个带中国XX的股票名字,就硬要说成是中特估,那就当作你对。
以上看懂了,那么中特估带来的一些变化,你才能看得懂。
比如第一批当作中特估炒的是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
年报期纷纷开启了分红模式,并在官方宣布了加大分红等投资者回报力度
也就说在机构的价值观里面,中特估能不能作为中长线持股,判断标准不是名字,而是未来会不会改变,有没有大笔分红。
有,就可以中线持有,无,就短线做做流动性差价。
所以很多人最困惑的点,中特估是做长线,还是做短线?
有什么区别,这就给你答案了。
最简单的判断,看他改变不改变,是不是开始分红了。
是,就中长线,不是,就纯短线。
那银行保险有没有改变,我说了不算,大家对中特估的认知提升后,未来看变化。
另外银行的上涨,其实是有风险的。
在传统认知内,银行是最后一块洼地。
当银行开始轮动,代表场内所有低位洼地已经填平。
这是机构模式10多年积累下的经验,会不会被当下的市场打破,那也不好说,毕竟当下的量化+游资模式实在太强大了,百亿套牢盘都一天解决了,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这不就逼着所有的股票多头机构去适应市场么,要么跟上热点追涨杀跌,要么忍受净值回撤带来赎回负反馈。
所以中特估是一个很好的缓冲区。
先解决机构的净值踏空焦虑,再解决国资委需求下的政治正确。
这部分是机构主场,和游资没啥关系,不要用游资模式来做,会做错。
更应该类比的是早期新能源的模式,大票先干再说,到了年底机构踩踏期那就各凭本事。
有一些机构模式经验的朋友看到这里已经会心一笑,那你就知道节奏在哪里了。
新手看不懂没事,把这篇文章收藏分享,中报期或年底回头再回头来多读几遍,应该就会懂了。
至于银行的这个风险,最后转嫁给谁了。
很容易找到规律,把时间拉长,去回顾银行股大涨之后1-2个月内的指数表现,答案都在历史长河中。
来源:laoduo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