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逻辑,判断股价是否会持续上涨!

专栏头像

飞鲸投研

线索主要标的

年报季还没结束,不少企业的一季报业绩预告及报告已经陆续被发布出来,不得不说,包括整个一季度,甚至在年前以及4月份,市场都在围绕业绩这条主线。可见,年报业绩以及一季报业绩不仅指引着股票的中长期走势,而且在短期来看,其预期和结果也是需要投资者的重视。

自去年年底我就开始对医药市场的表现进行预测(总结),当时便结合业绩预期展望了两个“确定性”较高的行业,中药行业及零售药店行业

(2022年12月29日文章《2022年医药行业总结回顾,强调明年的两个确定性机会!》)

回过头来看,随着疫情地快速演变,首先我需要承认的是,我是有些判断失误的,因为新冠疫情需求带来的业绩持续性不高,虽然很多中药企业股表现不错,但零售药店企业却表现一般。

经过一定分析可知,二者市场表现形成反差的根本区别在于:中药企业因为新冠药物(特指感冒类药物)销售产生了更好的业绩,而零售药店表现则一般。

零售药店连锁企业几家龙头公司至今没有发布年报业绩,而且在一月份也没有发布年报预告,而中药企业不止年度业绩表现较好,已经发布一季报业绩预告的公司也表现很好。

虽然上述中药企业一季报业绩增长原因不都是和主营业务相关(还有非经常性损益影响),也不一定和新冠需求相关,但因为新冠需求带来的业绩增长确实对企业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葵花药业为例,公司表示,2023年一季度,在消费属性较强的呼吸类常用药、补益用药、老年慢性病用药领域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果,驱动了公司业绩的增长。其中呼吸类常用药预计和新冠需求,甚至一季度的流感都有一定关系。

葵花药业昨日因此大涨。

这也就告诉我们股票是否会持续上涨的逻辑:其业绩预期表现是否够好,并是否能消化当下的估值。

同样面临着新冠需求带来的业绩增长机会,中药企业因为盈利能力更高、业务规模相对较小,而比零售药店具有更好的预期和弹性;

零售药店因为扩张具有一定业绩增长确定性,估值反而不低。

(其中毛利率和净利率参考行业2021年数据)

个股层面,我们仍然以葵花药业为例。

上周五,葵花药业的估值约为16.67倍,因为估值不算高,一季报业绩预告出来后,企业昨日收盘市盈率PE便因为股价上涨达到了17.8倍。

如果光看估值,葵花药业当前的估值显然不低,但此估值还没有考虑23年的业绩,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葵花药业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并作出量化。

而结合新冠需求的影响和一季度业绩表现,我认为葵花药业的业绩增速虽然有不可持续性,但23年业绩势必是增长,所以消化此估值问题不大。2022年企业净利润为8.67亿元,预测2023年净利润达到11亿元,净利润增速为26.87%,给予合理估值15倍,市值便是165亿元,大于当前154亿元的市值

但溢价空间显然不够大,而且合理估值给的不高,因为要对冲呼吸类药物因为新冠需求带来的偏一次性业绩表现,所以未来一段时间股价溢价空间大小还要看除呼吸类常用药之外的其他业务表现,这还需要持续考量。

来源:飞鲸投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