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鲸投研
第一次解读西藏药业(600211)是在今年2月份,当时从中药行业毛利率排名中,我发现它以94.35%(2022年三季报)的毛利率居于行业首位。
而有如此高的毛利率西藏药业,当时市值却仅有110亿元左右,动态市盈率大约18倍多,在此基础上我赋予了它“小而美”的标签。
转眼间,西藏药业在最近两个月里持续上涨,距离我当时关注它的价位已上涨了50%,但显然还没有到我对它期望的翻倍目标(220亿市值)。
今天我们就结合它的年报以及刚刚发布的一季报预告,来展望一下它的潜力。
1、23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73%,什么概念?
在分析西藏药业22年年报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其一季报预告,据悉,2023年一季度,企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39%左右,主要系公司产品销量增加;
同时实现归母净利润3.3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增长73.43%,扣非净利润为2.92亿元。
可见企业业绩增长和主营业务经营相关,同时盈利能力呈改善趋势,净利率达到34.48%,扣非归母净利率也有30%。
首先从营收角度来看,参考往年各季度的营收规模,2023年企业实现38.28亿元(9.574)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再保守一点,30多亿营收应该势在必得,而2022年总营收为25.55亿元。
同时结合23年一季度业绩,我们可以预期,2023年西藏药业不仅营收将维持高速增长,而且净利润有望维持更快的增速。
如果没有前两年的资产减值损失,西藏药业每个季度的利润规模也相差不多,即13.2亿元(3.3亿元4)的净利润规模也有望实现;
保守一点的话,2023年10亿元的净利润或许不是问题,而2022年净利润仅有3.7亿元,23年相比于22年有望翻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来西藏药业2023年的业绩预测数据:营业收入30亿元+,如果直接按30亿元来算的话,10亿元的净利润,净利率为33.33%。
进而对市值进行测算,10亿元净利润,当前156亿元市值,PE仅有15.6倍;
按照我的翻倍目标,220亿元市值,PE为22倍。
2、业绩目标、PE目标都要达到需要看什么?
我认为如果西藏药业2023年净利润能达到10亿元,增速至少翻倍的话,20倍的估值其实并不高,也就是我的市值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而净利润能否实现10亿元,需要分析西藏药业绩增长的确定性。
由产品结构可知,西藏药业当前业绩增长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新活素”,它甚至不是一款中成药,而是有着二十年专利的生物创新药,为西藏药业的独家产品,适用于急性心衰患者的治疗。
截至2022年,新活素销售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88.44%,实现销售收入22.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71%。
新活素销售收入增长是驱动西藏药业业绩增长的原因,而新活素销售收入增长和其销售量增长有关。
新活素销售量增长原因可追溯至2017年通过谈判进入医保,虽然当时产品价格也降了60%,使产品价格由近千元每支降到585元,且2020年后又进行了降价(2019年续约),445元/支,但医保对于新活素的放量刺激还是很明显的,而且最近几年的医保价格维持了稳定。
作为医保改革最早一批进入医保的创新产品,首先,我认为新活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而从其应用市场空间,以及西藏药业的销售情况和信心来看,我认为可以对新活素增长赋予确定性。
据悉,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点,而随着心血管发病人数及发病率的提高,我国心衰发病人数也在持续增长,而且和人口老龄化有很大关系。根据统计,2017年中国25岁以上心衰患者人数约为1210万人(包括慢性心衰),每年新发患者约300万人,也就是说到现在,我国心衰患者人数可能已经超过了2500万人,而心衰患者每年住院次数不仅一次,按1.7次计算,心衰患者住院次数又要增加不少。
对于年销售量600万支的新活素来说,按每人一个疗程3剂次统计,可能其覆盖人次仅有200万人。
所以整体来看,新活素在心衰市场的渗透率不算高,而且仍有增长空间。
据统计,新活素作为唯一一款血管扩张药,是当前急性心衰常用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中市场占比最大的一个,是而且是增速最快的一个。
下图中市场份额占比更大的RAAS阻滞剂和受体阻滞剂为慢性心衰常用药。
由2022年年报可知,西藏药业也在持续加强新活素的推广,目前重点强调“区域”的销售,有望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医院的渗透率。
(截取自西藏药业2022年年报)
而关于西藏药业2023年的预期增长情况,企业在最近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提到,新活素今年力争40%左右的增速,同时保证新活素和依姆多销售额达到28亿元,那么30亿元的营收目标还有悬念吗?
再落脚到利润增长上,我认为10亿元的净利润目标同样有望实现,根本逻辑是90多的产品毛利率,而10亿元的净利润仅需要其净利率超过30%;
除此之外,前两年的资产减值扰动风险已经基本出清。
最后是估值层面,现在估值预期仅有10几倍,而想要达到20倍PE其实也简单,要么以结果说话,要么以行为说话,结果的话,看23年业绩就行了,行为的话就只能看企业到底在做什么了。
对于23年的业绩我其实是有信心的,但西藏药业估值之所以还在徘徊,一方面是因为23年的业绩增长结果需要明年才会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企业做的还不够,毕竟我们还要展望24年及以后西藏药业的增长。
不过现在10倍的预期估值(以10亿元净利润基数测算),已经很便宜了~
来源:飞鲸投研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