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到位了,开始加仓这家公司!

专栏头像

南山之路

线索主要标的

今天大A垮的比较明显,博弈太激烈了,真正牛X的地方是:无论怎么干,大盘最后总能四平八稳的收盘。

上证只跌了 0.27%,创业板、科创50 就惨了,一个跌 1%,一个大跌 2.59%。

人工智能还是骚的一批,昨天大涨后,今天果然就暴跌了。

AI的剧烈震荡,光是看盘就心跳加速了,真佩服游资大佬们和机构风骚的节奏和魔鬼的步伐。

这几天要是追高了人工智能,今天是不是心态就要炸裂了?

所以我经常讲,AI 短线热度已经过高,这超级大的过山车一般人受不了,不适合强行上车了。

不过,今年科技牛的大方向,基本还是确定的。

受益于AI 的游戏、传媒、影视,整体还是低位;

典型的硬科技板块半导体、电子元件、消费电子、面板,今年有周期见底的预期,跌下来是机会。

至于人工智能,前天的文章我就讲过,商汤科技整出来的大模型超预期,结果却高开9%后低走,最终收跌 0.9%,说明大模型这块真的危险了,小心 360、云从科技科大讯飞昆仑万维

这两天商汤科技连续大跌,就更需要小心了。

除了传媒,今天人工智能板块几乎全线溃散,亏钱效应极其突出。

而另一边,饱受AI 吸血的消费、医药逆势走强,重点说下医药。

大医药板块过去两年跌的很惨,核心赛道龙头跌幅普遍是 50%~80%,跌幅不可谓不大,也绝对是跌到位了。

大医药板块,大家最关注的是CXO,每次医药大涨也都是CXO带头。

这很好理解,过去两年CXO 是医药里涨幅最爆裂的,市场认知度、识别度最高,也套牢了最多的机构。

每次医药反弹,机构自救也好,散户也好,第一选择都是CXO。

但CXO 其实是大医药里面逻辑比较靠后的,所以每次反弹后跌起来更凶,结果CXO越来越低,但其他医药板块的底部却逐渐抬升,越来越高了。

不信的话,拉一拉药明康德的K线,就明白为什么很多散户叫苦不迭“这货是要命抗的!”

现在的创新药,逻辑明显强于CXO。

CXO是医药研发和制造外包公司的统称,CXO 的景气度,跟全球医药创投融资数据高度相关。

而医药创投融资什么时候才会火热?

必须要生物创新药的股价反转,热度彻底起来并且维持至少半年到一年,创投融资才会火热起来。

说的更直白点,CXO要涨起来,先要创新药企股价火热了,才能跟着涨。创新药企有哪些好公司?

A股里面恒瑞医药当仁不让,百济神州荣昌生物,港股信达生物、再鼎医药、康方生物也不错。

要论最稳健的,还是恒瑞医药,走势也非常顺滑,已经刷新一年新高。

百济神州人福医药科伦药业信立泰恩华药业等,过去一年的走势远比恒瑞强。

从这个角度看,CXO “要命抗的”日子,其实也快结束了,只是现在依然不如创新药。

毕竟,美股生物科技指数(XBI)依然在低位徘徊,这是跟CXO 走势相关性极高的品种,这哥们不嗨起来,CXO 没什么戏。

另外,即使跌了这么多,所有上市的CXO 细分龙头,大股东、管理层都是大笔减持,如果只是个例,可以说是特殊情况,但所有的都在减,问题就大了。

所以,现在的CXO还是只适合观望,不宜追涨。

创新药的逻辑,明显强于CXO,过去两年集采的利空,也完全反映在股价走势上了。

药品依然是刚需,尤其是有钱人,不可能像我农村老家的老人,得病了就等死。

其他重要消息

1、美国3月CPI同比上升5%,连续第9个月下降,为2021年5月以来新低,预估为5.1%,前值为6.0%; 美国CPI 下降略微超预期,至少不是坏事。

话说英法德都在努力创新高,我们到底怎么了...

2、巴菲特又一次减持比亚迪后,仍称比亚迪是“非凡的公司”。

半年减了近半持仓,巴菲特却说不急于减持,老头是在发好人卡了。。。

意思很明显,我还没卖完,不能说太差,一定要说好,不多夸夸哪有那么多接盘侠?

这两天,软银宣布减阿里,南非大股东减腾讯,巴菲特减比亚迪,北向也在持续卖出,外围资本集体减持中国资产,需要提个心眼。

3、腾讯大股东Prosus本周将把9600万股腾讯股票以凭证形式移入香港中央结算系统,上述股票市值约300亿人民币,这是又要减持了。

腾讯股价直接尿崩,除了减持因素外,腾讯本质上是消费属性,走势跟A股那些消费股其实挺相近的,我觉得腾讯 320~350 之间,是非常有性价比的。

4绝味食品预计一季度净利润 1.28亿-1.38亿元,同比上升43.7%-54.94%。主要是受益于消费复苏,对比去年同期,公司大幅减少了补贴和投入。利润修复力度真的不太够,远低于21年一季度的 2.36亿 ,难怪这段时间绝味股价比较拉胯,但好在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有望更好。

5东方雨虹2022年营业收入 312.14亿元,同比减少2.26%;净利润 21.2亿元,同比减少49.57%;没有人期待东方雨虹去年的业绩有多好,但成绩单出来后,市场还是失望了~

6、TCL中环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170亿-180亿元,同比增长27%-35%;净利润22亿-24亿元,同比增长68%-83%。业绩还是比较超预期的,也该反弹一波了,但业绩持续性还不好讲。

--------

今年主流短线资金,一是参与炒“泡沫”,AI科技等;二是玩确定性,股息高的能源中字头基建银行等。

政策出手锤爆了人工智能,其实港股AI龙头百度这段时间回调了 17%,商汤科技高点回撤 21%,美股AI龙头同样陷入挣扎,整个AI板块岌岌可危了;

中特估依然还不错。我判断,银行开始中特估时,就预示中特估的行情结束了,可以拭目以待。

昨天讲到,现在是逢低配置消费医药的好时候。

今天讲了医药,明天再聊聊消费吧~

来源:南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