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说
周末,人民日报刊发《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加速》一文,人工智能板块继续加了把火。
文章中提到,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并着重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加快扩展,场景创新成为新路径。
在产业化路径上,文章提到了工业质检、零件计数、自动驾驶、语音交互、人工智能建盏溯源系统、智能客服机器人等等方面。并重点举出了人工智能在制药领域应用的例子:
1)新药研发。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由华为云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训练而成的大模型,可以实现针对小分子药物全流程的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
2)“超级抗菌药”。西安交大的团队利用该大模型成功研发出一种新的“超级抗菌药”,它有望成为全球近40年来首个新靶点、新类别的抗生素。借助华为云盘谷大模型,先导药的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1个月,研发成本降低70%。
官媒发话,AI火出圈,AI制药、AI医疗成为新热点。成都先导20cm涨停、华大基因涨20%、药石科技涨14%、天智航8%、润达医疗6%、卫宁健康4%等等。从应用方向上,医疗AI大致可分为以下5类:
1)AI影像诊断。主要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AI可快速、精准的分析医学影像,比如X光、CR、MRI等影像,可帮助医生快速得出诊断结果。国内迈瑞医疗与腾讯合作在研发AI辅助影像,乐普医疗已获批AI 心电监测;
2)院内信息化系统。主要是通过智能化管理病例、患者信息、医疗资源调度等方面,帮助医院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国内做医疗信息化的企业都在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比如润达医疗的AI检验诊断、卫宁健康的院内信息化系统等;
3)医疗助理。主要是在线医疗平台中运用AI技术,实现远程诊断、病症咨询、初步药物推荐等服务。目前京东、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有在做,但大部分仅限于非处方药,处方药还得需要人工审核;
4)医疗机器人。协助医生实施手术,提高精确性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风险。国内厂家中,天智航、微创机器人应用在骨科领域。
5)AI新药研发。AI模型能够根据药物机构,预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从而快速筛选出有潜力的药物候选分子,加快新药研发进程。人民日报举例的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就属于此类。
成都先导是提供药物早期发现的CRO公司,它家的模型在分子骨架跃迁新算法上有一定优势,OpenAI技术火了之后,预计在蛋白药物发现上有大突破。前几天成都先导多位股东要抛售19%的股份而大跌12%,今天趁着热度都涨回来了。
华大基因早在2019年就跟英伟达签约,共同推进医学影像AI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去年,赛诺菲与英国药物研发AI技术服务提供商Exscientia达成了一笔价值331亿元的AI制药“天价”订单。国内的AI药物发现公司中,晶泰科技、英矽智能的融资额度和速度都刷新了纪录。
就在今天,科技部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
接着奏乐接着舞呗。
~~~
1、马云回国了
中午还只是传言,下午新闻稿就出来了。马云回国是个信号,干啥不重要,他也不可能回去重掌阿里或者蚂蚁,回来就说明了问题,这是民营企业家信心重塑的事。
今天同时披露的新闻是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22.9%。都说中国是复苏,信贷涨了、PMI也过50了(52.6),但工业企业的利润却大幅走低,尤其在靠近下游行业更甚,表明这是弱复苏,底子不扎实。
两条新闻结合起来看就好理解了,给政策给信贷,也要给企业家以信心,这是内生层面改善的根本。
2、中东土豪出手
沙特阿美旗下AOC公司以24.3元/股的价格从控股股东荣盛控股手中买下荣盛石化的10%股权,对价总额246亿。
荣盛石化今天大涨8%后股价才12.91元/股,翻倍价格收购中东土豪果然出手阔绰。不知道是资产低估还是钱多人傻。
3、复星医药财报出炉
复星医药全年营收439.52亿元,同比增长12.66%;扣非净利润38.73亿元,同比增长18.17%;全年研发投入共计58.85亿元,同比增长18.22%。
复星的几个大单品销量不错,尤其是阿兹夫定销售额超过了10亿元。
补充说一下,仅限在港澳台销售的新冠mRNA疫苗复必泰销量下滑超30%,国内一直未获批上市,石药集团的mRNA疫苗却后来居上了,而当年主导复星火速从辉瑞引进mRNA疫苗的回爱民已黯然离职。
来源:招财部落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