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长期利好!

专栏头像

海榕财富风险投研

线索主要标的

大家好,我是海榕君。

今天大家很悲观,有4604个公司下跌,中位数下跌2.12%,但我仍然要说一些乐观的东西。

  1. 今天跌幅超过7%的个股仅有20只,超过5%的也仅有148只,市场没有大家感受的那么“崩”。
  2. 新能源板块上午还是涨的,光伏和储能板块上午还红了,下午被市场拖下来,仍表现出逆市的顽强。
  3. 狂拉中字头这出把戏显然是玩不下去了,这是好事。
  4. 上证指数回调下来了。

国家今天还发布了两个长期利好,进行了两个重要的组织结构调整 :1. 将证监会调整为GWY直属机构,2. 组建国家数据局。国家和企业一样,每次重要的组织调整背后,一定是战略方向上有重大的改变,这次改革大概率意味着中国未来会进入“股权时代”。

第一个调整是国家开始重视股市了,开始从组织结构上真正重视资本市场了。原来证监会归银保监会管理,直接调整为GWY直属机构了,等于升了一级,证监会也由事业单位变成行政机构,事业编变成公务员编了,行政机构有执法权,不需要再联合行政机构执法了。

然后,国家把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就是原来的银保监会。用大白话讲,大老板直接对接证监会,证监会老老实实的要把资本市场搞好,一些小活就交给新机构管理。

第二个调整是把发展科技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直接组建国家数据局,将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的发展放到非常高的高度,前几天,国家也提出一条王炸政策:将数字经济的建设情况纳入相关党政领导考核,国家的政策都是组合拳,一个出完接着再出一个。

发展科技和发展股市本质是一个逻辑,像半导体,生物医药这些行业创业失败率极高,这些行业的初创公司如果直接去银行贷款,银行的坏账率会快速提升,通过银行的直接融资发展这些行业,并不现实,只能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国家一直急于推进注册制的原因。对于股市也是一样,在未来几十年在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不少行业未来若干年基本没有啥新的增长空间,国家找到的增长引擎,未来也会反哺股市。

2022 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344.21 万亿元,其中直接融资规模存量为 101.84 万亿元, 占比 29.6%,美国的直接融资规模高达75%以上,国内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势在必行。

虽然美股融资比例高,但退市的公司比例也高,整体股市也不错,这是A股未来需要注意的地方。2005年前,美国股市有7500家上市公司,2022年只有5600家了,平均每年因为被收购/破产/私有化退市的公司有400多家,平均每年的IPO只有150家左右,结果平均每年上市公司数量降低200到300家。

再说说其他公司:

  1. 按5%比例精减中央机关编制,其实,全国基层都要精减,起码10%(算很保守了)的编制人员。除了靠关系进去的,还有一些没必要存在的岗位,每天无所事事,还吃喝拿要,退休了每个月又拿很多,每次想到纳税人的钱,养着这些闲人,我就非常难受。国家估计也是看到土地财政未来不是很乐观,现在就要紧衣缩食,大力攻克芯片!
  2. 两桶油魔咒再现,我看了今天的行情,有人提到一点:以前拉升两桶油,大盘可能不好,今天再次上演。我要批评这些人了,真的,必须批评。为什么?因为以前只有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所以是两桶油,现在中国海油已经上市,这明明是三桶油了。我们一定,不要死板教条,刻舟求剑,我们要做到时刻更新,应该这样说:拉升三桶油,就要注意风险。
  3. 高毅资产的邓晓峰看好有色的铜和铝,高瓴二级重仓第一位的也是能源,邓晓峰的主要逻辑是先看需求端,在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铜、铝这类金属的消耗量其实比过去有更大的增长,尤其对铜的消耗,不管是在光伏、风电还是在电动车的一些用途里,相对于过去有更多的增量用途。在东南亚,在北美墨西哥(特斯拉墨西哥超大型工厂),以及部分南亚大陆的制造业产能的重新构建正在发生。中国经历过这个过程,当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的时候,会带来商品、有色金属需求量的增长。再看供给端,从2015年之后,整个上游行业的资本支出一直是下降的,没有恢复,而且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七八年。中国也因为环保要求,对电解铝的产量有一个最高的限制4,500万吨,电解铝是高耗能大户,国外电力成本高,增加产能也有限。

这波调整,除了各种魔咒之外,本质我认为还是,市场预期地产方面的政策会不及预期,A股很多行业和地产走势正相关,随着大会的临近,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

来源:海榕财富风险投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