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腾腾爸
大家不看好房地产,理由是房子够多了,而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
“都没有人了,谁还买房子?”
循着这个理由,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行业都是非常悲观的。
白酒:都没有人了,谁来喝白酒?
酱油:都没有人了,谁来买酱油?
服装:都没有人了,谁来买服装?
汽车:都没有人了,谁来买汽车?
新能源:都没有人了,谁来消费新能源?
这样推导下去我们会发现,人口焦虑,才是整个国家和社会最大的焦虑。
中国人传统上有着非常优秀的生育文化。
据我观察,身边能生二胎的人都生了,甚至也有不少计划生三胎的。
亲戚朋友中,也有在北京上海工作生活的人,条件许可,能生二胎的还是要生二胎。
用现在的生活压力来推断将来的年轻人一定不愿意多生,跟二十年三十年前推断中国一定会发生人口大爆炸一样,都是犯了静态的教条主义错误。
我认可人口问题,但我不认可人口焦虑。
我认为二十年三十年一个轮回之后,中国的人口大生产会步入一个更健康的轨道。
如果投资的视界没有那么长,只有十年二十年,我认为也没有多大问题——我们依然可以找到未来十年二十年最确定的热门赛道。
不是老人越来越多了吗?
那么养老不就是一个确定性最高的赛道吗?
细算一下,养老这个赛道,容量还是很大的,至少可以细分为几十个小的行业。
比如老年的医疗保健、老年的生活用品、老年的家政服务、老年的房地产(养老公寓)、老年的保险业、老年的金融业、老年的文化娱乐业、老年的旅游业、老年的咨询服务业等等。
最后,还有老年人的殡葬业——经济危机可以让百业萧条,但你看火化场的烟囱什么时候消停过?
不是吹牛:老年人多了,老年人的任何一项需求,都有可能发展出一个崭新的产业。
这就是所谓的“银发经济”。
客观地说,银发经济现在绝大多数还停留在概念上,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老年人口的增加,它们都会在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慢慢地体现出来。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价值。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价值。
只要是人,都有存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对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昨天跟几个哥们儿聊天,聊到中国“未富先老”的话题,大多唉声叹气。
听了我的分析,这些唉声叹气的人顿觉眼前一亮,人生好像又有了新的希望。
这就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力量。
今天讲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以下三点:
1、社会上、人群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群体性焦虑——我们不要随便受其感染,一定要跳出群体,保持独立,只有认真思考了,才能穿透焦虑,达到理性的彼岸;
2、投资中的定性思考,比大多数的定量计算还重要——正所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吧;
3、投资的最优解,就是寻找到那些能永恒存在的行业,无论世界怎么变化都不太好改变它的行业,次优解才是找到那些新兴的向上的行业——如果你能确定某个行业、某家企业一千年之后还肯定存在,那么它就是你最好的投资对像。
全文完。
来源:我是腾腾爸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