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爱尔眼科,潜在的10倍大牛!

专栏头像

豆豆投研圈

线索主要标的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疗消费支出会不断提升。

而医疗服务里面,眼科医疗服务具备较好盈利能力和扩张能力,诞生了爱尔眼科这样的长期大牛股,2009年底上市至今13年上涨30-50倍(上市开盘价格48元附近,现在后复权价格1500+元,21年中其后复权价格2500+元)。

如果我们想在眼科继续看看有没有未来十倍股的机会,那就有必要梳理一下眼科医疗服务行业,找出潜在的龙头潜力股。

一.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市场空间大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等一系列鼓励社会办医、支持民营医疗服务持续发展的政策。

社会办医行业乘政策东风快速发展,民营眼科医院数量大幅增加,从2015年仅有的397家民营眼科医院扩张至2020年的1005家,成为中国医疗体系强有力的补充。

政策方面是不需要担心的,毕竟公立医院都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掏钱,能够承担的医疗服务是有限的,还是明确需要社会资本参与办医的。

2019年中国近视患者总人数约为5.3亿人,其中成人近视患者3.1亿人,白内障患者约为1.3亿人,干眼病患者2.1亿人。

“近视大国”的名声不太好听,但是对于投资来说,又不得不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与利好。

受限于我国医疗行业起步晚,医疗设施建设不完善,眼科疾病治疗率远低于美国。治疗率低,也就是意味着未来的渗透率可以进一步提升,潜在空间巨大。

干眼病/青光眼以及各种眼底疾病的治疗率,中国和美国的差距非常大。未来渗透率还有大幅提升空间。

在人口老龄化、现代化生活用眼频率不断增加等因素的推动下,眼科诊疗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252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40%。

民营眼科医院凭借其在品牌知名度、可复制的运营模式上的优势,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具体看眼科医疗服务的主要细分市场,主要是白内障/屈光手术/视光服务/眼底手术等市场。

(一)白内障手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中国白内障患者人数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1.51亿人。

随着年龄上来,一多半我们都会有白内障,有可能我们都会给眼科贡献营收,如果买了相关公司股票,那也算是给我们自己的公司做贡献。

目前国内白内障市场仍以中低端人工晶体为主。其实大家有钱了都愿意使用高端耗材,毕竟是眼睛啊,多花点钱不过分吧?

未来自费的中高端人工晶体使用率将逐渐上升,白内障晶体市场消费结构将持续改善。

高端和低端人体晶体价格差距可以达到几十倍。

人工晶体方面,国产龙头是爱博医疗,这方面的研发创新一直走在国产前列。

还是希望国产耗材早点做起来,这样价格可以打下来,老百姓也能用高性价比价格使用高端晶体。

预计2025年白内障市场规模将达到33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76%。

(二)屈光手术市场规模大,增速更快

2021年中国每千人激光近视手术量仅0.7例,和发达国家比相差巨大。随着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预计我国屈光手术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

屈光手术后可以摘掉眼镜,对很多人的生活来说还是方便很多的。

2019年我国近视患者总人数约5.3亿人,整体近视率接近34.2%,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位。

大数据显示,中国小学生近视率35%左右,初中生近视率高于70%,而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0%至90%。

因此,国家多部委联合出政策,将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重点工作目标。青少年就是未来,防控近视任重道远啊。

整个东亚儒家文化圈都非常重视教育,教育内卷程度是全世界最高的一个区域。所以眼视光服务以及屈光手术,是确定性非常高的长期成长性赛道。

目前青少年近视矫正主流的治疗方式为角膜塑形镜与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作为新型的非手术可逆视力矫正方式,在缓解近视发展方面有优异的临床效果,在青少年视光矫正市场广受青睐,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延缓青少年近视加深的产品。

低浓度阿托品则更适合12岁以内的儿童青少年使用,实验显示0.01%的阿托品能帮助儿童青少年近视增长平均减缓60%-80%。

在我国居民医疗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屈光手术摘镜需求和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中国屈光手术市场继续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屈光手术市场将增长至约人民币72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8.49%。

屈光手术技术难度相对简单,行业空间大,增速高,是眼科医疗服务公司的必争之地,业绩增速的重要来源。

随着消费者对专业验光配镜服务的需求提升,中国医学视光市场发展迅速。预计2025年医学视光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500.3 亿元,年化增速25%+。

(三)眼底疾病难度高,公立医院为主,增速缓慢

眼底疾病非常复杂,技术难度高,是公立医院的优势区,民营医院技术水平落后一些。

眼底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微创玻璃体手术、黄斑手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复杂视网膜脱离手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眼底激光视网膜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手术等。

中国眼底疾病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会以10%的年化增速稳步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大约为270亿。

眼底疾病增速稳健,民营医院技术水平也还需要努力提高,也是未来的增长点之一。不过,若是我眼底需要手术,我也愿意去公立医院,这方面民营医院也还是差一些的。

二.主要眼科医疗服务公司

A股上市的主要眼科医疗服务公司有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光正眼科等公司。

光正眼科是并购而来的眼科医院,过去猫腻多,说实话我不太喜欢。

爱尔眼科还是yyds啊,不管是从医院数量/医师数量/门诊量和手术量来看,其次是华厦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和朝聚眼科。

(一). 爱尔眼科

爱尔的大本营是长沙,深耕程度高,华中营收占比31%,其他地区分布比较均衡,海外占比比较低,未来有可能海外营收占比会逐步提升。

目前爱尔眼科体内医院接近300家,产业基金里面还有国内眼科医院318家,海外眼科医院113家,这些体外医院逐步并入上市公司,能够保证公司未来多年的持续增长。

这其实就已经保证了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这也是为什么张坤喜欢爱尔眼科的缘故,确定性高啊;坤哥都准备陪到老了,难道我们不该有点信心?

公司ROE长期保持20%+,毛利率稳步提升到了50%左右,净利率稳步提升到了接近20%。

这个盈利能力放在全市场全世界都是顶级的水准,若是放到美国,说不定巴菲特都买了,因为老巴就喜欢这种长期ROE 20%的公司。

(二)华厦眼科

华夏眼科医院布局华东地区是最多的,56家医院其中33家都是华东地区的,华东营收占比更是高达73%左右,其他地区占比还比较小,净利润方面单纯厦门医院占比接近50%。

未来华厦眼科的业绩增长来源会是华东外的其他地区,特别是很多新开医院还处于亏损状态,未来扭亏为盈后利润弹性会释放出来。

公司上市后会继续在天津等城市扩张眼科医院以及200家+视光中心,未来的成长性具备较高想象力。

公司ROE最近三年平均是26%上下,毛利率稳步提升到了48%,净利率提升到了16%上下。这个盈利能力差不多可以和爱尔眼科相比了,所以下一个爱尔眼科有可能就是华厦眼科了,十倍股潜力股了。

(三)普瑞眼科

普瑞眼科全国布局比较均衡。大本营是西南地区,营收占比也是接近30%,和爱尔眼科类似,其他地区营收占比比较均衡。

当下眼科医院数量24家,上市后公司会继续在武汉/上海/福州/东北等地稳健扩张布局。

公司最近几年ROE平均10%上下,毛利率大约44%,净利率大约6%;盈利能力有待改善。这个盈利能力就和前面两个有点差距了,但是也是潜力股之一,现在差点儿,说明未来提升空间大啊。

(四)何氏眼科

何氏眼科深耕辽宁省,旗下90家医院基本上都是在辽宁省内,在辽宁省内的优势比较明显,省外的扩张才开始。

上市后开始了省外的扩张,主要是北京和重庆眼科医院扩张。在自己大本营扩张,有可能是依赖于特殊的资源,那到省外能否顺利扩张呢?这个还不好说,还需要观察才知道。

公司ROE近三年平均9%,毛利率42%,净利率9%,盈利能力有待改善啊,所以说深耕大本营,也没看出多少管理优势来。

整体而言,眼科医疗服务公司,爱尔眼科是最好的龙头,但扩张弹性可能会弱一些;华厦眼科盈利能力强,复制能力和扩张能力也强,想象空间大,有可能是下一个十倍股。

普瑞眼科布局均衡,可复制能力得到验证,但是盈利能力还有待改善,也是值得多关注的。

何氏眼科深耕辽东,复制能力没问题,但是全国化扩张才开始,盈利能力也有待改善。

三.估值水平

作为上市多年的公司,爱尔眼科的估值波动具备较高的参考性:

爱尔眼科最近13年的估值波动范围大概是40-200倍PE,中枢是80倍,当前市值考虑23/24年业绩增长大约是60/50倍PE,低于历史估值中枢。

其他眼科医院都是次新股,流通盘小,加上未来的成长性有可能更高,具备更高的想象力,其估值可能长期更高。

考虑23/24年业绩增长,华厦眼科当前股价对应大约70/50倍PE;普瑞眼科大约是100/70倍PE,何氏眼科大约是38/30倍PE。

以公司基本面来说,从盈利能力/扩张能力和可复制性来看,眼科医疗服务最好的是爱尔眼科华厦眼科,中长期的投资确定性是非常高的,华厦眼科也许是下一个十倍股;当前的估值其实具备中长期的投资性价比。

其次是普瑞眼科,虽然盈利能力弱一些,但是可复制能力是得到了验证的,全国化布局均衡,未来的想象空间也很大,盈利能力弱在疫情放开放开后或许会有更高的业绩修复弹性,只不过当下的估值不具备优势了。

来源:豆豆投研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