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7月5日,钒电池概念全面爆发,板块涨超9%,龙头攀钢钒钛3天3板,振华股份、上海电气、河钢股份等纷纷涨停。
消息面上,6月2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到: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
国泰君安指出,政策端对储能安全性要求的进一步调高,或将使得以钒电池为主的液流电池成为大中型储能的重要方式,钒电池需求或加速增长。
另外,全球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电站有望商业化运行。
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已实现并网和充电,当前正进行最后的电池单体调试和系统整体调试阶段,该电站作为国家能源局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全球最大的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即将在2022年8月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
什么是钒电池?钒电池有什么优势?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简称为钒电池(缩写为VRB),是一种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
钒电池的优点十分突出,主要有使用寿命长,可长达20年;电解液可循环使用;电池容量可扩充性强(可以通过增加电解液储存器体积增加容量),可用于建造千瓦级到百兆瓦级储能电站;不易燃烧,安全性好;可实现100%放电,而不损害电池等。
具体来看,钒电池主要优点:
1)大容量、储能容量可控:通过任意增加电解液的体积,可以任意增加钒电池的功率,达到超过GWH;通过增加电解液的浓度,可以成倍增加钒电池的功率。
2)高效:由于钒电池电极的催化活性高,正负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正负电解液储槽中,避免了正负活性物质的自放电消耗,充放电能量转换钒电池的效率高达75%以上,远高于铅酸电池的45%。
3)使用寿命长:由于钒电池正负活性物质分别只存在于正极和负极电解液中,在充放电过程中其他电池的相位没有变化,可以在不损坏电池的情况下进行深放电,电池使用寿命长。加拿大VRB动力系统商业示范中运行时间最长的钒电池组件已正常运行9年多,充放电循环寿命超过18000次,远高于固定铅酸电池的1000次。
4)安全性高:钒电池无爆炸、火灾隐患,即使正负电解液混合,也无危险,但电解液温度略有上升。(8)制造和安置便利:波流电池选址自由度大,系统可全自动封闭运行,无污染
太平洋证券指出,综上钒电池十分适合作为储能电池,尤其是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
国泰君安也指出,钒电池安全性能突出,无燃烧风险;而从全生命周期来看,钒电池充放电对容量几乎无损耗,全生命周期性价比突出;综合来看,全钒液流电池是大规模储能的最佳选择。
钒电池正处于产业化的前夜
据国泰君安研报,此前成本是制约钒电池发展的核心原因。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统计,全钒液流电池(钒电池)每千瓦投资成本在4500-6000元,而抽水储能、锂电池每千瓦成本在750~1200元、2500~-4500元,高成本使得钒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并不广泛。
但目前,电堆成本的下降已逐步展开,成本下降进入快车道,钒电池全生命周期性价比突出。
国泰君安指出,全钒液流电池成本中电堆、电解液成本占比均在40%左右,目前钒电池的电堆成本正在快速下降。而钒电解液几乎可以完全回收,通过租赁电解液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电解液成本,实现电解液成本下降。
以典型项目测算,假设钒电池充放电次数达到1.2万次,则全生命周期看钒电池的成本为0.72元/KWh,低于锂电储能0.80元/KWh的成本。若考虑钒电解液的回收,其全生命周期成本仅为0.48元/KWh,国泰君安指出,随着钒电池产业化带来的成本下降,未来钒电池储能或逐渐摆脱补贴,达到经济性。
国泰君安认为,全钒液流电池正处在产业化的前夜,伴随储能的发展,钒电池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拥有钒资源的企业将最为受益。
市场空间方面,浙商证券预计到2025年中国钒液流电池储能将新增14.2GWh,装机功率3.5GW,渗透率20%,对应市场规模297亿元,2021-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92%。
政策驱动新型储能加速发展
碳中和下,新能源高速发展推升储能需求,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要达到30GW以上。新型储能路径竞争激烈,相较锂电池和钠电池,钒电池安全性高,循环次数可达12000以上,全生命周期成本相对较低。
申万宏源认为,钒电储能在注重安全性的中大型储能领域大有可为,是对当前主流锂电池路径的重要补充,预计2025年在新增电化学储能中的占比将提高至15%以上。
从行业具体项目来看,自2019年以来,多个钒电池储能项目已纷纷落地或即将提上日程,其中最近的为2022年8月将投运的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一期项目。
申万宏源表示,全钒液流电池对大型储能项目的适配度好,在当前多个大型示范性项目建设和投运的催化下,未来成本将逐渐下降,渗透率有望持续提高,预计到2025年钒电池在新增电化学储能中的占比有望达到15%。且按1GW钒储能项目需要消耗1万吨五氧化二钒当量计算,预计后续储能领域用钒需求将快速提升,2025年将达到2.13万吨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