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财富
2020年下半年,保险板块迎来高光时刻。中国人寿(601628)市值一举突破1.4万亿,中国平安(601318)更是站上了1.7万亿的巅峰。
彼时谁能想到,一年半之后,平安和国寿市值,竟然双双跌落至8500亿上下,近乎腰斩。
来源:亿牛网-中国平安
(先说明一下,平安是集团上市,国寿是寿险上市,估值层面,不能直接比较。不过,保险同样是平安最大的营收和利润来源。本文要讨论的,主要是保险。)
那么,万亿的保险双雄,为何消失了?
一、规模下降,价值下滑
保险这个行业,大家都不陌生。其业务主要围绕保险合同展开。而这份合同,除少数趸交(dn,一次清)模式外,都不会一次性收取全部保费。另外,保险合同给出的是出险时的偿付承诺,通常不是固定回报(理财险除外,养老金和教育金也算理财险)。
所以,保险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和不确定性。
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导致保险公司的财报,相当特殊。
01.保费首降
首先,衡量业务规模,最基础的指标不是营收,而是保费。而这正是保险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从数据来看,近两年,平安和人寿这两大巨头,保费收入增长都陷入了停滞。继2021年度,平安已赚保费同比下降2.33%后,2022年一季度,国寿也迎来了保费首降,同比下滑3.37%。
来源:iFinD
02.新业务价值萎缩
其次,衡量保险公司的业务质量,有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即新业务价值(NBV)。顾名思义,就是保险公司每年新卖出去的保单,实际创造了多少价值。
举个例子,某保险公司卖了一份总保费1000块,每年收100块的保险。你说它创造的价值是1000吗?当然不是。
综上,把各种可能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都考虑进去,再贴现到现在的价值,才叫新业务价值。
这个指标,相当于在保费的基础上,进一步衡量了卖出这么多保费,究竟能净赚多少钱。
从数据来看,2021年,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378.98亿元,同比下降23.6%。中国人寿,一年新业务价值447.8亿元,同比下降23.3%。
来源:公开数据
通常,新业务价值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新单保费规模,二是保费价值。拆分来看,平安和人寿,在这两个维度的数据,都不太好看。
一方面,2021年,平安和国寿首年保费分别下降8.5%,12.6%,说明新单保费业务规模萎缩严重。另一方面,这个下降比例又明显小于新业务价值的下滑程度,说明同样多的保费,已经无法创造同样大的价值。
类比正常公司的财报,这就好比净利率也出现了严重下滑。
03.投资收益率下滑
更夸张的是,这个新业务价值的数据,还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因为死亡率、发病率、退保率和费用率等都无法提前预知。
另外,还有一个直接影响未来现金流入的指标——投资收益率。而这个数据,实际水平已经明显低于假设。
平安和国寿给出的投资收益率假设都是5%。但实际上,2021年,平安的总投资收益率只有4%,国寿为4.98%。
到2022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进一步恶化。国寿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下滑到了3.88%,而平安仅剩2.3%。
来源:2022年一季度报,平安(上)国寿(下)
这就说明,平安和国寿实际创造的新业务价值,可能要比财报给出的数据,还要更低。
保险赛道双雄尚且如此,行业整体可见一斑。不仅总保费规模在下降,而且保费所能创造的价值也在萎缩。真实收益,不容乐观。
二、投资赚的少,费用花的多
那么这种时候,平安和国寿,谁的生命力更加顽强?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好坏,大致取决于两个维度。一是保费,二是保费所创造的价值。
01.保费维度
鉴于中国人寿的上市主体不包括财产险业务,所以以下拿平安寿险的数据与国寿进行比较。
来源:截止2021年末
综合来看,平安和国寿都是个险渠道为主。平安人均保费占优,人寿则靠人力总数取胜。
但从趋势来看,个险渠道的地位明显在下降。
2021年,平安和国寿的个险人力,都在主动缩减。且缩减幅度,分别高达41.4%、40.5%。这一举动,透露出个险模式下,经济效益很可能在下降。
与此同时,无论是平安还是国寿,银保渠道的保费规模都在逆势增长。可见日后,保费的增量空间,或将来自银保。
而在银保渠道下,国寿优势明显。其保费规模是平安的一倍,且在更大的基数下,同比增幅仍远超平安。
2021年,国寿的第二年、第三年保单继续率分别为80.5%、81.1%。退保率1.2%。同期,平安的三项指标分别为86.3%、78.1、2.23%。
来源:2021年年报,平安(左)人寿(右)
可见,平安不仅在获取保费的渠道源头不占优势,与此同时,退保率还要更高。
02.业务价值维度
不过,对保险公司而言,拿到保费不是目的,目的是实现业务价值。
前面我们介绍了新业务价值的概念,但真正能获取多少价值,其实取决于三个因素,也是保险公司收入的三项重要来源:利差、死差、费差。
这个还得从保费的设计说起。保险合同相当于是保险公司卖的产品,保费相当于是产品的价格。但这个价格不能定的太高,高了没人买。同样也不能定的太低,低了不赚钱。
怎么办呢?算。
根据行业标准以及过往经验,估算一个大致成本,即费用率。再估算一个投资收益,即收益率。另外还要估算赔付比例,寿险要考虑人的寿命,考虑死亡率。
有了这些假设前提后,就能找到一个盈亏平衡点,来给保险合同定价。
不过假设和实际必然是有出入的。如果实际发生的收益率更高,费用率和死亡率更低,那么就会形成正向的利差、费差、死差。反之亦然。
所以保险公司想要创造更大的价值,就必须从这三项着手。
从数据来看,最近一年及一期,平安的投资收益率均低于国寿。不知是差在投资水平,还是投资运气。
来源:公开数据
2021年度,平安的保险业务佣金+业务管理费,合计占已赚保费的21%,高出国寿3%左右。
来源: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利润表(2021); 国寿-合并利润表(2021)
虽然,由于保费收入和佣金支出的时间跨度并不完全匹配,所以这个数据并不能直接代表保险公司的费用率水平。
但是,再结合新业务价值率数据,则可以大胆推测,国寿的费用率水平,或比平安控制的更低。
2021年,平安的新业务价值率是27.8%,而国寿的新业务价值率是42%。
所谓新业务价值率,是用新业务价值/首年保费。而前面介绍过,新业务价值是综合考虑各种费用和收益之后的结果。
收益端,平安和国寿均采用5%假设。贴现端,分别采用10%、11%假设。理论上差距应该不大。如今出现这种结果,极有可能是平安的费用水平更高。
三、覆巢之下,平安首当其冲
总体来说,保险赛道,保费增长停滞,保费所创造的价值也在下滑。
不过,虽然个险渠道规模缩减,但银保渠道却逆势增长,或将接力成为新的增长源泉。可惜平安在这方面的布局明显落后。
平安最引以为傲的保险渠道,是电销及互联网。但是2021年度,该渠道保费规模同比增长1%,似乎也出现了停滞。
另外在保费能够创造的价值维度,拼投资,平安要比国寿赚的少。拼费用,恐怕还比国寿花的多。
覆巢之下,平安首当其冲。跌落神坛,也算情理之中。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来源:星空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