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说
这个周末过得比较充实。昨天上午做了一场线上直播路演,今天下午又接待了一批企业家朋友。
交流过程中难免会说到行情。我说,现在的情况,和2018年底有点像。
我们看沪深300指数的两张图,第一张是2018年春节到年底的,第二张是2021年春节到年底的。中间那根紫色的线是年线。
可以看出:1.两次都是春节前后见顶,然后快速下跌;2.都是在年线上方做一个反弹后,再跌破年线;3.在年线下方弱势震荡比较长一段时间,再往下杀出一个“黄金坑”。
所不同的是,2018年,指数在年线下方的时候表现更弱,几乎是一路震荡阴跌,没能形成横盘。那一次,指数从顶部到底部,最多跌了33.3%,整整三分之一。随后,终于在年底迎来大反转。
2021年以来,沪深300指数最大跌幅是24%。这并不代表还要跌10%,因为各方面的情况不一样,不能完全硬套过往,刻舟求剑。
由此也可以推论,这轮下跌结束后,指数反扑可能不会像2019年一季度那么猛。原因在于,整个市场没有2018年底那样普遍性的绝对便宜。
当然,现在全社会的钱已经比当年多了很多,本身股市就很难再回到当年那种全面极端便宜的状态。股市从大周期来看,底部总是在震荡中不断抬升的。
沪深300指数这一轮的大回调,幅度没有2018年那次深,但持续时间已经超过2018年那次,并且,技术图形上,类似的形态结构已经快演绎完。所以,对于后市,也许可以真的不用那么悲观。
交流时,也聊到了我的投资观。我说,投资要做一个笨小孩,因为真正要关注的东西其实并不多。
比如,从趋势交易的角度,首先要找到一个大趋势往上的领域,然后出现中级调整的时候要敢买,所谓“牛市逢低做多”。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你就密切关注这家公司到底能不能赚钱,以后每年大概能有什么样的业绩增速。
巴菲特曾经说过,“当你持有一个公司盈利总额不断增长的投资组合,年复一年,你的投资组合的市值也会不断增长”。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
我以最近被杀得很惨的医药股为例。医药股以前的优势,是利润率很高,业绩增速也很高,所以股价表现出了很高的估值,动态市盈率动不动八九十倍上百倍。
但是呢,医药公司赚的钱,每分每毫都是来自病人、来自老百姓。大家都不容易,你们赚这么多钱到底合适么?另外,老百姓看病的钱,有部分是国家承担的。国家医保经费吃紧,也有让医药公司少赚一点的需求。
好吧,确实应该少赚一点。现在动不动百分之五六十的毛利率、百分之三十的净利率,是不对的,降一半,30%左右的毛利率15%左右的净利率;现在动不动百分之三四十的业绩增速也是不可能维持的,降一半,15-20%左右的业绩增速。
如果一家大体量的公司,业务清晰,各方面良好,每年还能有15-20%的成长,给个30倍左右的估值很正常。那么,当股价跌近这个估值附近的时候,就要敢买。
其余的很多东西,比如接下来会有利好还是利空,接下来市场风格会怎么轮动,等等。这些东西猜来猜去,第一不容易猜准,第二也没那么重要。有利好就早点涨,有利空就跌一段再涨,市场风格不在就晚点再涨,这种都不是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最重要还是你持仓组合里的那些公司,能不能赚到真金白银,业绩有没有增长。
很多东西甚至都是来扰乱我们的。现在网络时代,资讯太发达了,让我们可以多知道很多,变得更“聪明”。但正是这个“聪明”,阻碍了我们做一个投资的笨小孩,让我们在市场里亏钱。
你研究来研究去,折腾来折腾去,想躲过利空赶上利好,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然后就导致:我有我的预判,你预判了我的预判,我预判了你预判我的预判……大家在内卷中互相套娃。而套娃,往往容易坑爹。
你关注了太多没用的,最终就很难静静等待时间的馈赠。
我也聊到了我投资的择时观。一般可以不用考虑择时,但大级别的顶底还是需要注意,并且可以加以运用。
今年春节前一周,不少公募私募发布公告,准备自掏腰包追加申购自己旗下的产品;春节后的这一周,消息传出,一些私募产品净值已经跌到预警线附近,有些甚至快要跌破清盘线。另外,还有公募基金募资失败,还有私募基金经理受到人身威胁的传言等。
回头看历史,每次这样的情况出现,都是市场快到了底部附近。当然,精准的底部在哪里没人知道,但肯定是相对低位。
而反过来,每次当公募基金能一天募资几百亿上千亿,到处都在追捧几位明星基金经理的时候,往往都是离阶段性顶部不远了。
我开玩笑说,不要在大家叫基金经理“爱坤”的时候买基金,而是要在叫“狗坤”的时候去买。当市场跌到你怀疑何老师和奶爸到底懂不懂投资的时候,稍微忍一忍,按捺住想打电话发微信质疑批评我们的念头,强忍不适做个追加,最后的结果可能更好。自己买股票也类似。
如果仔细想一下,是不是又一个非常简单、朴素的道理?
来源:趋势交易的奶爸
展开阅读全文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或基于大数据智能生产,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此做出的投资决策需自担风险,与通联数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