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 碳中和双周报(1):“碳”策中国

专栏头像

大事件

线索主要标的

>>本报告作者为:寇玥,李根,王汉锋,谢超

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渐成全球共识。中国政府承诺于2030年前碳达峰以及2060年前碳中和、欧盟立法明确2050年碳中和目标、美国重返巴黎协定等行动,使得碳减排、碳中和与追求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变局下的确定性趋势。紧跟形势发展,2021年一季度中金公司研究部与中金研究院联合发布了《碳中和经济学:新约束下的宏观与行业分析》大型深度报告,就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及其影响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经济与金融分析框架,获得了广泛关注。在中金研究已有相关成果基础上,我们继续推出《“碳”策中国》系列报告,以双周报的形式跟踪与“双碳”相关的国内外政策进展、行业与企业动态、可持续金融与ESG发展、以及前沿科技和气候信息等方面,为投资者跟踪“双碳”主题下的前沿动态、把握相关投资机遇、规避相关风险提供参考。同时,我们每期以专题形式深度剖析一至两个热点事件,详细解读其对市场的影响与应用。

摘要

国内外碳中和政策动态(9月21日-10月12日):1)国内方面,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承诺将不再新建境外煤电厂、在COP15上宣布将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政府将在COP26前向UNFCCC提交其强化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发改委发布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中央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国常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就近期“限电限产”问题,国务院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供应;国家能源局就能源改革印发《电网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和《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2)国外方面,哈萨克斯坦计划到2023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一倍达到6%;印尼政府寻求在2022年4月起推出碳税;韩国公布氢能发展愿景以谋求全球主导地位;阿联酋宣布2050碳中和目标及相关投资等。

热点“碳”究:近日,COP15第一阶段会议于昆明召开。会议旨在评审《生物多样性公约》实施情况并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而这一工作蓝图将支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气候变化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中国宣布将出资15亿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预计在COP15的影响下,未来生物和环境等指标监管可能趋严,企业或面临更广泛和综合的信息披露要求及ESG评价体系;全球可持续金融将进一步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1)碳中和转型行业:近期能源供应紧张,电力需求增长强劲持续推升大宗商品及工业品价格。我们认为,短期电力危机不会颠覆“3060”长期战略目标及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2)碳中和成长行业:碳中和相关指数在近期市场回调中凸显韧性,中金低碳指数年初至今上涨44%,新能源和光伏行业涨幅居前。行业景气度来看,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但光伏经理人指数冲高后有所回落;风电产业链原材料价格上涨,风电产量上行趋势有所放缓;新能源汽车持续高景气,9月产销均超35万辆。3)央企和国企层面:中石油、中海油、三峡集团等能源央企“双碳”时间表和路线图陆续出台;国能信控与中国软件国际合作助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国家能源集团支持云南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示范省;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共建“绿色交通新模式”,获得中国首张碳中和石油认证书。

可持续金融及ESG:1)机构实践:中国首单绿色碳中和基础设施类REITs获批;美国哈佛大学将停止化石燃料投资等。2)绿色信贷:截至2Q21,人民币绿色贷款余额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3)绿色债券:截至2021年9月,经认证的债券存量余额7230亿元人民币,其中碳中和债余额529亿元,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7.3%。4)“双碳”基金:截止2021年10月,双碳主题基金共发行18支,基金总规模为347.8亿元人民币。5)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开市首日交易火热,但热度渐退,且碳价波动较大。6)ESG市场动态:证监会下一步计划健全和完善绿色股票指数体系,支持市场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银保监会表示将稳妥有序推进险资ESG投资等。

前沿科学与技术:1)前沿科学: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真锅淑郎和克劳斯·哈塞尔曼,其最大贡献之一是证实了地球变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IPCC最新报告警示气候风险;《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强调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显著区。2)前沿技术: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突破;美国科学家使用纯硅阳极打造高性能全固态电池;澳洲科学家发现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的催化剂;日本科学家揭示了氯在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和转换效率中的原理;美国科学家成功建造世界上最强核聚变磁体等。

正文

碳中和热点政策及事件

图表1:近三周国内外热点政策及事件追踪(9月21日-10月12日)

资料来源:政府网站,中国能源报,中金研究院

国内政策及事件

  • 联合国COP15大会:中国将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

  • 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就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发布通知。改革内容包括:(一)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二)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电力现货价格不受上述幅度限制;(三)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四)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2]

  • 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中国将在COP26前向UNFCCC提交其强化的国家自主贡献

10月11日,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于2021年9月27日举行第二次高层对话。讨论达成结论包括:中国将在COP26前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提交其强化的国家自主贡献和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3]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文件要求,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4]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5]

  •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

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草案突出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等制度规定,严格设定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6]

  • 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

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本次国常会从民生优先、推动煤矿尽快释放产能、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风电和光伏等基地建设、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六方面对电力和煤炭供应作出部署。会议要求纠正近期有些地方的“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反对不作为、乱作为;并要求完善地方能耗双控机制,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在一定时间内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7]

  • 国家能源局:印发《电网公平开放监管办法》

9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电网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的通知,强调要规范电网公平开放行为,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提升电网接入服务水平,加强电网公平开放监管,保护相关各方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8]

  • 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

9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要求做好规划布局、备案要求、项目建设、并网接入、调度运行、检测监督等各项环节的管理,推动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促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9]

  • 第七十六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国政府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重申中国将全力以赴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并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10]

国际政策及事件

  • 哈萨克斯坦计划到2023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一倍,达到6%

10月9日,据商务部网站,为实现托卡耶夫总统2022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哈政府正在采取切实措施,包括制定《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政策声明》,并将在今年11月的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布。《政策声明》包含了提高经济能效、实现电气化和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哈政府计划到2023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一倍,达到6%,较此前计划的2025年实现这一目标大幅提前。[11]

  • 印尼政府寻求在2022年4月推出碳税

10月8日,据印尼《安塔拉通讯社》报道,印尼财政部长穆利亚妮表示,印尼政府正寻求从2022年4月1日起,对超过指定上限的排放征收每千克二氧化碳当量(CO2e)30卢比(约0.014人民币/千克CO2e)的碳税。[12]

  • 韩国政府公布氢能发展愿景,谋求全球氢能经济主导地位

10月7日,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政府公布旨在发展氢能产业的“氢能领先国家愿景”,提出将构建清洁氢能生产体系,争取可再生氢的年产量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达到100万吨和500万吨,并将氢气自给率升至50%。韩国总统文在寅表示将争取主导全球氢能经济。[13]

  • 阿联酋宣布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战略计划

10月7日,据阿联酋通讯社报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今天宣布了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战略计划,使阿联酋成为第一个碳中和目标的中东和北非国家。阿联酋计划将在清洁能源领域投资6000亿迪拉姆(约合人民币1万亿元)。[14]

  • 英国拟在核电项目中剔除中国

9月26日,据环球时报报道,核电领域曾是中英经贸合作的亮点之一,但相关项目可能面临变数。英国《卫报》称英国政府接近达成一项协议,可能使中国放弃参与在英东南部萨福克海岸的新核电站项目。[15]

  • 全球碳中和进展追踪

随着阿联酋于10月7日宣布碳中和目标,目前全球已有59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或制定了碳中和目标。其中,苏联和不丹已实现碳中和,德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已就碳中和完成立法,爱尔兰等3个国家和地区正处于立法进程,中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政策宣誓。

图表2: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碳中和目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eciu.net,中金研究院

热点“碳”究:COP15与碳中和

2021年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于云南昆明拉开帷幕。11月13日,COP15高级别会议通过“昆明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16]。

COP15知多少

COP是什么?COP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 of tde Parties)的简称,旨在监督和评审联合国各项公约的实施情况。COP将签订框架公约的197个国家和地区(即缔约方)联合在一起。

COP和COP15是什么会议?COP自1995年起每年召开一次会议。1992年6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下称《公约》),1993年12月底正式生效。1994年第一次《公约》COP会议于巴拿马召开,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以审查《公约》的实施情况、确定优先事项和落实工作计划。此次于昆明举办的COP15即《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第十五次会议。不同于往常,此次COP15在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个阶段在昆明举行。

另外一个被我们熟知的COP大会就是COP26,但它并非针对《生物多样性公约》,而是为评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召开的缔约方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5月9日于联合国通过,1994年3月生效。1995年起,每年召开一次缔约方大会,2021年10月底将召开第26次会议,即COP26。COP26原定于2020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后受疫情影响推迟至2021年11月1日。

什么又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在巴西地球高峰会议上达成,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公约》致力于实现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三个目标[17]。《公约》涵盖了所有层面的生物多样性,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以及生物技术。根据联合国对其的解释,《公约》涵盖了与生物多样性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所有领域,包括科学、政治、教育、农业、商业和文化等等。现在已有195个国家和欧盟加入这一协定,美国暂未签署。

COP15的预期是什么?COP15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主要目的是完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18]的审议和决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COP15大会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目的是制定各国及全球在未来十年甚至更远时间范围内的工作蓝图,帮助人类社会步入正轨,以在2050年之前实现《生物多样性公约》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愿景[19]。

图表3:“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变革理论

资料来源:《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预稿)》,中金公司研究部

COP15与全球碳中和进程

COP15是否致力于解决气候问题?第一,COP15会议中设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念到实践”等多个主题论坛,以推进气候多样性、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共同治理。第二,《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预稿)》[20]中提到,“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办法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灾害风险,到 2030 年和 2050 年至少承担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30%]的努力”。

COP15对应对COP26气候变化谈判有何影响?COP15第一阶段会议结束的一周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OP26就将拉开帷幕。我们认为,COP15上任何一条具有雄心的国际协议的达成都将是振奋人心的,都将推动各国在COP26上做出更为积极和力度更大的承诺。同时,“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达成也将支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在气候变化中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金融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0月13日召开的COP15领导人峰会上表示,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21],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并呼吁和欢迎各方为基金出资。随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官方决定先行捐赠100万元支持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22]。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巨大资金缺口问题。根据经合组织的估算,未来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资金估计为7720至967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在生物多样性上的融资仅有1200 亿至1400亿美元(如果考虑到重复计算的风险,实际数字可能更小),因此存在着700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缺口。在此背景下,生物多样性融资则成为缩小资金缺口的关键手段。生物多样性融资通常指筹集和管理资本以支持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其资金来源可以是政府补贴等公共资金,也可以是社会影响力投资等私人资金。

双向发挥生物多样性融资积极作用。保尔森基金会2020年发布的《为自然融资:填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23]报告强调了金融机构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发挥双重作用,分别是降低融资给生物多样性带来的负面影响(greening finance)和增加对有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融资(financing green)。一方面来说,通过强化投资风险管理降低融资端对生物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投资自然基础设施、推动自然气候解决方案、支持可持续农业产业链和探索债务减免自然保护的可行性,以更好的填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

中国企业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金融的积极实践者。2021年9月29日,中国银行完成发行全球金融机构首笔生物多样性主题绿色债券,规模18亿等值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山区生态修复、生态水网、国家储备林、低质低效林改造等多个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的项目。伊利作为乳制品企业,在草场退化、沙化严重的阿鲁科尔沁旗草原上推行种养结合的苜蓿种植模式,在为奶牛提供优质饲料的同时治理了草原荒漠化,且持续进行的保护湿地、种植公益林等行动为多种濒危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栖息地[24]。

图表4:金融机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机制

资料来源:《为自然融资:填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相关行业与企业动态

2016年,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交运里的航空作为重点排放行业。根据中国碳排放数据库统计,2000~2017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由30.03亿吨上升至93.39亿吨,上述八个行业的碳排放量占比由80%升至88%,主要由电力、钢铁贡献。同时,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5]中要求大力推广风电、光伏发展,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等。可以预见,应对气候变化将对现有的行业和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本章节,我们将基于中金研究部行业组的分析和预测,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追踪“双碳”领域主题趋势,帮助投资者抓住“碳中和”带来的投资机遇、规避相关风险。行业层面,我们将相关行业分为碳中和亟需转型行业(煤炭、钢铁等)及碳中和成长行业(风电、风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在企业层面,由于国有企业具有产业引领和表率作用,因此我们将重点追踪近期中国央企和国企的碳中和承诺及行动,以挖掘产业趋势。

碳中和转型行业

近期能源供应紧张,电力需求增长强劲持续推高煤炭、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全球能源市场正在经历新冠疫情以来最动荡的时期之一。与欧洲天然气供应不足造成的电力短缺有所区别,中国目前的电力短缺主要是市场基本面与中国“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错配所导致。从基本面来看,出口、“冷冬预期”等因素持续推升国内用电需求,而水力发电同比负增长,火力发电则受到煤炭生产监管、进口供应减少等约束导致供给缺口。另一方面,国家发布《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26]预警19省上半年能耗双控未能达标,多地为完成3季度目标开始政策性限电限产。

短期供需错配持续推高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类品种价格。具体来看,焦煤和铁矿石期货过去两周价格涨幅超过10%,分别为12.2%和10.3%。螺纹钢、电解铝等工业品价格表现强势,其中螺纹钢和热轧卷板期货价格过去两周涨幅达4.6%。工业品价格上涨主要受能耗双控、限制产能等政策的影响,供给端对价格仍有支撑。

电力危机是否会影响“双碳”进程?在电力短缺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已采取干预措施,从增加供给、有序用能等六个方面保证电力安全供应,具体“通过进一步增加产量、增加进口、动用储备资源和社会库存”等措施保障今冬煤炭供应。与全球其他国家一样,中国需要在“通过增加煤炭供应保证电力供应”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两个目标之间实现平衡。中金总量团队认为为缓解供需矛盾,四季度煤炭供给将有所增加,短期碳中和进程或将阶段式放缓。但从长期来看,近期的电力危机不会颠覆“3060”长期战略目标,甚至更加凸显了加快发展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清洁转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图表5:大宗商品期货过去两周涨跌幅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大宗商品期货过去一年涨跌幅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煤炭

煤价持续位于高位。今年以来煤炭供给持续偏紧,库存已降至历史地位,供需缺口扩大,煤炭价格大涨。自有产量拖累或是首要因素,同时进口成本高企,其次是冷冬预期进一步扩大了发电能源的需求[27]。因此,低库存叠加冷冬预期持续推动煤炭价格上涨。

“双碳”和环保要求趋严,煤炭增产放缓。今年以来,在碳中和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下,煤炭增产相对较慢。具体来看,全国2021年3月至8月原煤产量196.2亿吨,较2020年同期195.6亿吨增长0.3%,远低于2017年以来同期平均4%的增幅。晋陕蒙三大主产区中,除山西外,山西和内蒙古地区原煤产量均不及去年同期,其中内蒙古对全国产量拖累显著。进口补充方面,全球范围内煤炭短缺推动海外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

四季度煤炭供给或将有所改善。煤炭价格飙涨叠加采暖季在即,国家发改委提出要“通过进一步增加产量、增加进口、动用储备资源和社会库存”等措施保障冬季煤炭供应。在增产增供、适度进口的政策支持下,中金研究总量团队认为四季度煤炭供给将有所改善,供需矛盾将得到一定缓解。

钢铁

限电导致钢铁产量大幅下降。高频数据显示,9月17日至10月8日四周内的钢材产量较8月20日至9月16日四周的产量下滑10.1%,主要受近期多地“限电限产”的影响。具体来看,《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中,能耗强度达到一级及二级预警的省份上半年钢铁产量占比达53%,其中河北、内蒙、江苏、广东等省份均有限电限产情况,拖累钢铁产量大幅下降。其中10月1日至8日期间,钢材产量有小幅恢复,但国内限产约束未见明显放松。考虑到部分能耗双控政策将延续至年底,电力供给短缺问题短期内或难以完全缓解,因此中金宏观组和大宗商品组预计上游生产面临的约束可能持续[28]。

图表7:三大煤炭主产地及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钢材周度产量

注:钢材包括螺纹钢、线材、中厚板、冷轧及热轧板卷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彭博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成长行业

“双碳”指数表现回顾

碳中和概念指数在近期市场回调中凸显韧性。2月底以来,A股和港股市场经历大幅回调,而碳中和概念指数则表现出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逆势上扬。我们以中金低碳指数作为基准,年初至今,碳中和指数上涨44.3%,分别跑赢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50.6ppt和54.1ppt。

从碳中和相关的细分行业来看,过去3个月风力发电行业指数大涨42.2%,新能源和光伏行业指数涨幅均超20%,分别上涨25.3%和20.7%。近2周,碳中和相关产业指数随市场回调,核电、电力发电、锂电池和氢能行业指数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3.8%、12.8%、12.2%和10.8%。

图表9:“碳中和”主题指数大幅跑赢市场主要指数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10月13日

图表10:碳中和指数2021年初至今涨幅达44.3%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10月13日

图表11:碳中和相关产业指数过去两周涨跌幅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10月13日

图表12:碳中和相关产业指数过去3个月涨跌幅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10月13日

光伏产业链

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但光伏经理人指数冲高后有所回落。光伏经理人景气指数从6月份开始持续上行,而进入9月以来有所回落。光伏经理人全行业指数较8月底下跌1.7%,上中游制造业较8月底上涨7.1%,下游电站较8月底下跌4.0%。价格方面,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较8月底上涨1.03%,其中组件、电池片、硅片和多晶硅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01%、1.05%、1.02%和1.03%。

图表13:光伏经理人指数

资料来源:SOLARZOOM,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4:光伏行业综合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SOLARZOOM,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风电产业链

数据解读:风电产业链原材料价格上涨,风电产量上行趋势较7月底放缓。受去年上半年低基数影响,风电产量8月累计同比上涨28.1%;8月当月同比上涨7%。原材料价格方面,风电塔筒原材料普通中板Q235 20mm全国市场价较8月底上涨1.67%,现价为5747.4元/吨。

行业动态:能源局于风能开发企业座谈会上重申十四五风电开发方向。9月10日,第四届风能开发企业领导人座谈会在京召开,专注于风能开发的40余家重点央企、国企及民企参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指出,初步判断,“十四五”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呈现新的特征[29]。下一步,中国将:1)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多元融合的原则,在“三北”地区着力提升外送和就地消纳能力,优化风电基地化、规范化开发;2)在西南地区结合水电的开发,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在中东南地区重点推进风电就地就近开发,特别在广大农村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计划”;3)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实现近海规模化开发,远海示范化开发。4)在风能资源优质地区有序实施老旧风电场升级改造,提升风能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风电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表15:风电新增设备容量及累计同比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6:风电铸件及风电塔筒原材料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持续高景气,9月产销均超35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口径,新能源汽车产量9月达到35.3万辆,同比增长159.4%,环比多产14.4%;渗透率为17%,较8月17.9%收窄。1-9月合计生产216万辆,已达到2020年全年的165%。新能源汽车9月销售35.7万辆,同比增长158.8%,环比增加11.2%,渗透率达到17.3%(8月为17.8%)。1-9月合计销售214万辆,已达到2020年全年的162%。向前看,中金汽车组判断,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维持高景气度,同时相关产业链也将受益于“系统集成化、工艺优化、材料量价齐升”三大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政策将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9月18日,商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商务领域促消费重点工作的通知》[30],提出将加快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破除制约汽车购买使用障碍,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图表17: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8: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9: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及渗透率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及渗透率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1:行业动态前瞻

资料来源:中国博览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央企和国企行动

  • “双碳”时间表陆续出台

在2030年碳中和、2060年碳达峰的目标,以及《中央企业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方法(征求意见稿)》的背景下,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多家企业陆续宣布“双碳”目标和实施路线图。

8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宣布启动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31],将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海底储层中永久封存二氧化碳超146万吨,标志着海洋油气开发绿色低碳转型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早在2021年1月,中海油就率先公布并启动了碳中和规划,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将以提升天然气资源供给能力和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积极推进公司从传统油气向新能源的跨越。

2021年3月,三峡集团与提出力争于2023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比国家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前了20年,成为第一个提出碳中和时间表的中央能源企业。三峡集团现有装机规模已达1.38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96%,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未来,三峡集团表示将继续发挥在清洁能源方面的优势,筑牢大水电的基本盘,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力度和速度,未来五年将实现新能源装机在现有容量上性能增4-5倍,达到7000万至8000万千瓦水平[32]。

中国石油也于今年上半年公布其2020年度经营数据时承诺,力争到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作贡献。同时,中国石化在发布2020年度业绩的同时宣布将确保在国家碳达峰目标前实现集团碳达峰,并力争比国家2060年碳中和目标提前10年实现企业碳中和。

  • 国家能源集团支持云南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示范省

9月18日,国家能源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署国家战略合作协议[33],将帮助云南省建设碳中和师范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统筹推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参与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水电项目开工,强化煤电节能改造,打造“风光火储”和“风光水储”等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一批“光伏+氢能、储能、充换电”等示范项目。同时提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好云南陆上连接“三亚”、海上沟通“两洋”的优越区位,发挥自身资金、技术、管理优势,拓展印尼项目示范效应,推进境外新能源及综合能源项目开发,为云南建设区域国际能源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9月3日,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云南新能源已先行与云南省景洪市政府签订首个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发投资协议[34],拟于年内动工建设总装机245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推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与节能减排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

  • 哈电集团发布应对“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动方案

9月29日,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哈电集团应对“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一是哈电集团将结合集团“十四五”发展战略和布局,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产业体系,重点推进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装备产业发展,同时做好储能、煤电、气电的调峰和服务业务,积极参与构建我国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二是将围绕加快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努力打造哈电集团科技创新高地、相关产品技术原创策源地,以及碳中和技术与装备联合研究院建设,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绿色技术创新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力装备产品技术向清洁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三是将围绕“绿色管理体系”“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三个方面打造集团制造企业的绿色制造体系,通过实施绿色工厂改造和高标准绿色工厂建设,不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管理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等举措,推动制造企业早日实现自身碳排放达峰。

  • 中国银行制定《中国银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计划》

9月24日,中国银行制定了《中国银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计划》,从组织架构、业务发展策略、产品创新、绿色运营、压力测试、国际合作、能力建设、科技赋能等十五个方面详细地绘制了路线图,对如何开展绿色金融工作给出了中行答案。

“十四五”期间,中行计划对绿色产业提供不少于一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实现绿色信贷占比逐年上升。境内对公绿色贷款余额占境内对公贷款的比例较“十三五”末提升不低于5个百分点,力争达到10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中行计划加快行业授信结构调整,加强“高能耗、高排放”(以下简称“两高”)行业余额管控,境内对公“两高”行业信贷余额占比逐年下降,加大对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电灵活性改造等绿色项目的授信支持。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除已签约项目外,中国银行计划不再向境外的新建煤炭开采和新建煤电项目提供融资。

  • 中国节能: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支撑 提供碳中和技术数字化能力

9月24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部主任丁航出席2021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指出:下一步,集团的定位在“双碳”方面是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碳达峰碳中和的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支撑,中国节能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主业发展,低碳化环境治理,零碳能源、CCUS等与推动先进技术的装备应用,提供碳中和技术的数字化能力。

另外,依托公司完整产业链,中节能业务门类齐全的特点打造了一系列的零碳和负碳的样本示范,加强“双碳”的标准和供给能力,持续优化碳排放方法学和碳减排分析模式的路径。

  • 国能信控与中国软件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

9月23日,国能信控与中国软件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资源和能力,在能源数字化转型、新能源、综合能源规划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致力于智慧能源行业生态建设,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实现。

  • 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共建“绿色交通新模式”

9月22日,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在上海联合举办我国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认证仪式,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分别向这三家企业颁发了我国首张碳中和石油认证书[35]。

这个碳中和石油项目的原油产自中国石化国勘公司在安哥拉的份额油,由中国石化联合石化公司负责进口,中远海运作为承运方,行程9300余海里,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运抵我国舟山港。经二程船运输,3万吨原油在中国石化高桥石化进行炼制,共生产8963吨车用汽油、2276吨车用柴油、5417吨航空煤油,以及2786吨液化石油气、6502吨船用柴油、2998吨低硫船用燃料油。为抵消本次石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共建“绿色交通新模式”,通过积极实施节能减排策略及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石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并聘请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作为碳中和认证机构。

中国石化计划今年在特定加油站正式向社会推出碳中和汽油、碳中和柴油。中国石化将向中国东航供应航空煤油5417吨,携手中国东航打造碳中和航班。

可持续金融及ESG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等产品,以及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在推动经济活动外部性“内部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绿色金融以市场化方式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和低碳产业,同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综合性金融服务。

企业及机构实践

  • 中国首单绿色碳中和基础设施类REITs获批

中国首单绿色碳中和基础设施类REITs于8月获上交所批复,注册总规模9.45亿元,项目底层资产为项目公司在专属区域内的供热供冷特许经营权。该项目公司采用的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系统,通过换热器传导将地下深处热能导出,并通过专用设备系统向地面建筑物供热的新技术,具有取热不取水、取热持续稳定、地热恢复快、环境影响小等特点。与化石能源供暖相比,地热能供热没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其他污染气体排放,对促进碳中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 哈佛大学停止化石燃料投资

哈佛大学表示将停止对化石燃料的投资[36]。哈佛大学自6月以来就停止了对化石燃料的直接投资,其间接投资中涉及化石燃料的部分占捐赠基金总额的比重不到2%,且在持续缩减。鉴于哈佛大学管理的捐赠基金约有420亿美元,且其在美国机构中具有的标志性地位,这一行动可能会在高校学府及其他领域起到带头和连锁反应。

  • 沃尔玛发行20亿美元绿色债券,创美企记录

9月8日,沃尔玛首次发行绿色债券[37],筹资20亿美元用于帮助公司实现可持续目标。此次发行的绿色债券是沃尔玛分5期70亿美元债券的一部分,20亿美元金额超过新纪元能源(NextEra Energy)和苹果(Apple)创下的15亿美元的发行记录,成为美国最大规模的绿色债券。根据其绿色融资框架,绿色债券将用于投资符合标准的可再生能源、高性能建筑、可持续交通、零废弃、循环经济、水资源管理以及栖息地保护等可持续发展项目。

绿色信贷

绿色贷款在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扮演着举足轻重得角色,是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Q21,人民币绿色贷款余额13.92万亿元,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中占7.5%(2020年末比例为6.9%),同比增长26.5%,比1Q21末高1.9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和2.5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

►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68和3.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和19.9%;

►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4%,上半年增加3295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20.2%,上半年增加3554亿元。

图表22:重工业在中国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持续提升,而二季度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速同比降低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3: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3余额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4:分行业看,交运、仓储和邮政绿贷余额3.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电力、热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贷余额同比增长19.7%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5: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5%和17.2%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绿色债券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起步虽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债券存量余额达7230亿元人民币。根据万得资讯,截至2021年9月,中国经过绿色债券认证机构认证的债券存量余额为7230亿元人民币。从发行节奏来看,绿色债券自2021年发行速度加快。2021年年初至今共发行225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2683亿人民币。现下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呈现出品种分布更为平均、期限逐步拉长、评级向低等级倾斜、国企及交易所产品占比有所提高、发行人行业也日益丰富等特点。

交易商协会于2021年年初创新推出碳中和债券,不仅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时进一步推动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截止2021年10月,中国碳中和债余额为529亿人民币,占绿色债券总余额的7.3%,且规模不断壮大。从发行节奏上来看,2021年4月,境内第一支碳中和债由华发集团推出,至今首批发行人包括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华能国际、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机场集团、雅砻江水电集团等已发行52支碳中和债,平均发行规模为10.2亿元人民币,募投项目多为清洁能源发电。

图表26:境内经认证的绿色债券存量规模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7: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节奏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可持续发展及“双碳”主题基金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是国家级投资基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和根本遵循,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按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面向市场需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等外部性强的绿色发展领域,促进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绿色产业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0年7月14日,作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第一支国家级投资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发起设立,首期规模885亿元,中央财政出资100亿元,长江经济带沿线的11个省市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同时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出资。绿色基金在首期存续期间主要投向长江经济带沿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十一省市。重点投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

► 2021年9月3日,财政部公布《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政策的方案》明确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重点投向长江经济带。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已有80余个储备类项目,并对固废处理、垃圾焚烧、清洁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充电桩等十几个细分行业进行分析和研究。

图表28: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由国家财政部、长江经济带11省、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出资成立

资料来源: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9: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历史沿革

资料来源: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0: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设立原则

资料来源: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金公司研究部

“双碳”主题基金

2021年以来,随着“双碳”成为投资热点,公募机构在相关领域的投资也不断加大。早在2005年,公募基金已布局“低碳”主题,随着2020年碳中和目标的设定,首支以“碳中和”命名的基金产品已于7月正式发行。

截止至2021年10月11日,现运行的名称中包含“碳中和”或“低碳”字样的公募基金存量共计21支,管理的基金规模为423.4亿元人民币,占全部公募基金总规模(24.0万亿元人民币)的0.18%。从发行节奏来看,2021年以来成立步伐加快,10支新成立的公募基金以“低碳”或“碳中和”命名,基金规模共计150.1亿元人民币,平均发行规模为15亿元。

图表31:碳中和/低碳主题基金存量规模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10月11日

图表32:碳中和/低碳主题基金年度发行节奏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10月11日

图表33:碳中和/低碳主题基金一览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聚焦碳市场

认识“碳市场”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场所采用“双城联动”,上海负责交易系统建设,承担全国碳交易机构建设工作;武汉负责登记结算系统建设,承担全国碳登记结算机构建设。交易方式采取碳排放配额(CEA)协议转让、单项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要素包含:

1) 配额总量:由国家生态环境部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等因素,研究制定碳排放配额总量与分配方案;

2) 覆盖行业: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主要由于发电行业产品具备单一性,自动化管理程度高,排放数据可得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较高,在交易规划及执行层面易核实、易分配,并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后续将纳入其他高耗能行业,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民航等;

3) 重点排放单位的纳入标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4) 配额分配: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适时引入有偿分配;

5) 碳排放核查: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碳排放和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

6)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抵消条件:抵消比例不超过5%的应清缴碳排放配额。

根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碳排放配额总量与分配方案,现已有2225家电力行业企业被纳入2019-2020年度排放主体,最终核定配额和覆盖问实气体排放量超过40亿吨,成为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图表34: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市场动态

全国碳排放权市场首日交易火热,但热度渐退。7月16日开市当日全天4小时成交量达到410万吨,成交金额超过2.1亿元人民币。但第二个交易日起,成交量和成交金额较上市首日分别降低96.8%和96.7%至13万吨和684万人民币。截至10月8日,全国碳市场已运行54天,积累成交量超过1765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约8亿元,其中45%成交于9月30日。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分析[38],全国碳市场交易品种为碳配额现货,交易方式以协议转让和单向竞价为主,市场整体交易量不大,主要由于运营初期,交易主体以重点纳入的排放单位为主,入市企业较少;其次,除参与过地方碳排放权试点的企业,大多数企业对碳市场的运营缺乏碳管理、碳运营经验。

碳价波动较大且逐渐走低。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以48元每吨起步,首日上涨6.7%至51.2元每吨。上涨6天后,碳价出现下跌。在全国碳市场运营的54天中,最高价达到58.7元每吨,最低价为41.8元每吨,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且逐渐走低。截至2021年10月8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为44.1元每吨,较首日定价降低7.1元每吨。

图表35: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价及成交量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6: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及成交额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7:中国和欧盟碳市场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8:中国碳排放权交易7省市试点市场成交均价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ESG事件跟踪

环境行政处罚事件统计

根据万得资讯披露的上市公司违规数据,2021年至今共有19家上市公司受到全国各地市环保部门28起环境处罚,处罚金额累计达2036.08万元。近三个月来,上市公司受环境处罚宗数明显增加,7月至今已产生环境处罚19起,累计处罚金额规模超过300万元,环境监管压力趋于严格。

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力及公用事业和基础化工行业是年初以来环境处罚的重灾区,累计处罚次数分别达到9起和8起,累计处罚金额分别为1474.74万和203.41万元人民币,均超过百万元级别。

图表39:近3个月来环境处罚宗数明显提升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

图表40:电力及公用事业行业是年初以来环境处罚的重灾区

资料来源:万得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数据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

ESG市场动态和相关政策

  • 证监会:支持指数机构和市场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

9月24日,在中国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证监会始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服务绿色产业和绿色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绿色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和行业。下一步将健全和完善绿色股票指数体系,大力支持指数机构和市场机构合作,开发相关金融产品。

  • 银保监会稳妥有序推进险资ESG投资

9月18日,银保监会表示正在研究制定保险资金ESG投资指引,拟在产品设计、投资流程、风险识别、尽责管理、信息披露、自律管理等方面明确相关原则,细化有关要求,为保险资金树立ESG投资理念、更好推进ESG投资等提供指导。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审慎投资的特征与ESG投资理念是契合的,需要保险机构在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中嵌入ESG理念,同时发挥好对被投资对象的尽责管理责任,推动实现可持续增长。”

  • MSCI公布和调整2021年三季度 A股公司最新ESG评级

10月11日,MSCI公布和调整了238家A股公司最新ESG评级。MSCI每年对全球纳入其指数的上市公司ESG表现进行研究,给予企业不同等级的评价,其评级结果已成为全球各大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MSCI官网显示,在2021年第三季度,MSCI共调整和公布了238家A股公司的最新ESG评级,其中:19家公司为本季度新增,即MSCI首次对其进行ESG评级,但整体表现欠佳,其中,多数公司(90%)的ESG评级为代表行业落后地位(Laggard)的CCC级或B级;187家公司获得2021年度ESG评级更新,其中,22家(11.8%)公司的ESG评级被调低,33家(17.6%)公司的ESG评级被调高,而有132家(70.6%)公司的ESG评级维持不变,贵州茅台则由B级降到了CCC级,成为全球20大市值公司中获得最低MSCI ESG评级的企业;32家公司的2021年度ESG评级在本季度,再次获得更新。

  • 推动北京建设绿色金融国际中心,腾讯联合多家机构发布北京ESG生态倡议

9月25日,在北京市金融监督管理局支持下,腾讯金融研究院、腾讯理财通等联合众多机构,共同发起北京ESG投资(基金)生态倡议,推动北京建设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首批倡议者共同向行业发起倡议:积极参与ESG投资(基金)相关标准、政策、制度的研究和制定工作,践行ESG投资理念,树立负责任投资形象。支持ESG投资在所属行业内的推进,切实将ESG投资运用于投资分析和投资决策全流程,建立健全ESG投资经验分享和共建机制。同时,加强ESG投资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促进ESG投资在我国市场的持续发展等。

  • 腾讯理财通上线ESG基金专区

9月25日,腾讯理财通上线ESG基金专区,为关注ESG(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投资者提供更便捷的投资渠道。目前该专区包含中欧基金、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宝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兴全基金、鹏华基金、南方基金等旗下的数十只优质ESG基金产品。

“碳中和”前沿科学与技术

前沿科学

  • 诺贝尔物理学奖首次授予气候研究方向的科学家

10月5日,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其中一半授予给了真锅淑郎(Syukuro Mnabe)和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以表彰他们在研究地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突出贡献。[39]

► 真锅淑郎的最大贡献是证实了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并演示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如何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

► 哈塞尔曼研究了短期天气和长期气候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天气预报的科学基础,他的工作也被用于证明大气层温度升高确实是由于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的。

  •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发布《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

IPCC评估报告汇集了全球最新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成果。该报告警示全球生态环境到达临界点的风险已经大大增加,而一旦越过临界点,人类将面临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40]

► 除非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大幅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否则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升温将超过1.5℃和2℃。在高排放情境下,全球升温达到1.5℃临界点的时间甚至会更早(2018年-2037年间)。

► 将人为引起的全球变暖限制在一个特定水平上就意味着需要限制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至少需要达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同时大幅度减少其他温室气体排放。

  • 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41]

蓝皮书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同时,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42]

► 1951~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时期。

► 1961至2020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1毫米,江南东部、青藏高原中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降水增加趋势尤为显著。

► 高温、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增多增强,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1991~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平均值(6.8)较1961~1990年平均值(4.3)增加了58%。

前沿技术

  • 昆士兰理工大学:发现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的催化剂

10月6日,昆士兰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中心的一篇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使用理论模型来证明六种金属(镍、铌、钯、铼、铑、锆)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可持续和清洁能源。在理论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将催化剂金属原子添加到铁电材料中会导致温室气体转化为所需的化学燃料。这项研究工作为设计可能对化学工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型催化剂提供了指导。[43]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新型全固态电池有望用于电网存储和电动汽车

9月24日,《科学》杂志发表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机构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用纯硅阳极打造高性能全固态电池。这种新型硅全固态电池被描述为安全、持久且能量密集。实验室规模的全电池显示能够进行 500 次充电和放电循环,同时保留80%的容量,证明了新设计的稳定效果。[44]

  • 中科院:我国科学家突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

9月24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研究团队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与淀粉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实验室初步测试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中科院副院长周琪说,成果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距离,后续需尽快实现从“0到1”概念突破到“1到10”的转换。[45]

  • 冲绳科学技术大学:提高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功率和稳定性

9月10日,根据Science Daily报道,冲绳科学技术大学发表研究,介绍了如何将可提高功率和稳定性的氯掺入钙钛矿材料中。研究揭示了氯在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一种有望替代硅太阳能电池的新兴材料)寿命和转换效率中的工作原理。研究帮助太阳能电池工程师确定最优化的制造过程,而无需过多的反复试验,有助于提高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功率和稳定性。[46]

  • 麻省理工学院:世界上最强的核聚变磁铁,助力核聚变发电研究

9月5日,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首次将大型高温超导电磁体的场强提升到了破纪录的20特斯拉,而开发新磁铁被视为利用核聚变发电的最大技术障碍。该项目有助于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发电量大于消耗量的聚变发电厂,并为建立实用、廉价、无碳的发电厂铺平了道路。该项目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初创企业Commonwealtd Fusion Systems合作完成。[47]

天气与气候

关注拉尼娜

拉尼娜主要指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并引发全球降水和温度异常的现象。目前多个气象组织提示拉尼娜风险。世界气象组织(WMO)9月预测,今年9-11月拉尼娜出现概率为40%,而这一概率将在今年12月到明年2月升至60%。[48]另一方面,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9月预测,今年冬季拉尼娜现象出现概率为70-80%。[49]

一般来看,冬季拉尼娜气候大概率会导致中国东北华北、美国西北部温度低于正常值,同时可能给太平洋西部的东南亚地区带来暴雨,给太平洋东岸的南美地区带来干旱。我们认为,拉尼娜将从农作物生长、农产品价格和相关产业链三个方面对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寒冬预期或利好纺服-化纤、尿素化肥相关产业链。[50]

图表41:拉尼娜现象的全球影响

资料来源:NOAA,中金公司研究院

温室气体浓度

图表42: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数据(月度数据)

资料来源:NOAA[51],中金研究院;最后一次访问:2021年10月12日

气温与降水

图表43:近10天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实况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4:近10天全国降水距平百分率图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中金公司研究部

气候灾害预测

图表45:10月11日-10月20日全国低温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52],中金研究院 说明:图中数据为平均最低气温预测

图表46:10月11日-10月20日全国暴雨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金研究院 说明:图中数据为累计降水量预测

资料来源

[1]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1-10/12/c_1127948983.htm

[2]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110/t20211012_1299461_ext.html

[3]https://www.mee.gov.cn/ywdt/szyw/202110/t20211011_956098.shtml

[4]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0/content_5641727.htm

[5]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08/content_5641438.htm

[6]http://www.gov.cn/premier/2021-10/08/content_5641406.htm

[7]http://www.gov.cn/guowuyuan/2021-10/09/content_5641554.htm

[8]http://zfxxgk.nea.gov.cn/2021-09/29/c_1310219800.htm

[9]http://zfxxgk.nea.gov.cn/2021-09/24/c_1310215100.htm

[10]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1-09/22/c_1127886754.htm

[11]http://kz.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110/20211003205862.shtml

[12]https://en.antaranews.com/news/193221/indonesia-seeks-to-roll-out-carbon-tax-in-april-2022

[13]https://cn.yna.co.kr/view/ACK20211007006000881?section=search

[14]http://wam.ae/zh-CN/details/1395302978324

[15]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109/1235101.shtml

[16]http://www.news.cn/world/2021-10/13/c_1127953629.htm

[17]https://www.un.org/zh/observances/biological-diversity-day/convention

[18]https://www.cbd.int/doc/c/f2b1/c1e3/c6316d81bdaeb5334a2becab/sbstta-24-03-add2-zh.pdf

[19]https://chinadialogue.net/zh/6/44364/

[20]https://www.cbd.int/doc/c/4ae9/ace2/e8aaa511cf953f99078db967/wg2020-02-03-zh.pdf

[21]http://www.cppcc.gov.cn/zxww/2021/10/13/ARTI1634086532520139.shtml

[22]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gncj/2021-10-13/doc-iktzscyx9390147.shtml

[23]http://paulsoninstitute.org.cn/wp-content/uploads/2020/12/金融机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机制-2020.12.pdf

[24] 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1-06/07/c_1127537853.htm

[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2/22/content_5588274.htm

[26]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108/t20210817_1293836.html?code=&state=123

[27] 细节请参考中金研究部于2021年10月8日发表的《煤电短缺影响几何?》:https://research.cicc.com/document/detail?id=247838

[28] 细节请参考中金研究部于2021年10月7日发表的《双限、双控加大工业分化》:https://research.cicc.com/document/detail?id=247784

[29] https://wind.in-en.com/html/wind-2407003.shtml

[30]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h/redht/202109/20210903199583.html

[31]https://www.163.com/dy/article/GIO0CCQO05508GA4.html

[32]http://china.cnr.cn/gdgg/20210311/t20210311_525434072.shtml

[33]https://www.ceic.com/gjnyjtww/chnjtyw/202109/944f35bee996425eb165e0dfd5190b1f.shtml

[34]https://www.ceic.com/gjnyjtww/chnjcxw/202109/75446a5db5814b69aaaffcccbd3d4bcf.shtml

[35]https://www.chinanews.com/ny/2021/09-22/9571394.shtml

[36]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9-10/harvard-says-its-funds-will-no-longer-invest-in-fossil-fuels

[37]https://corporate.walmart.com/newsroom/2021/09/08/walmart-highlights-sustainability-commitments-witd-inaugural-2-billion-green-bond-issuance-as-part-of-jumbo-transaction

[38]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1/0824/c1004-32204730.html

[39]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21/popular-information/

[40]https://www.ipcc.ch/assessment-report/ar6/

[41]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108/t20210805_582404.html

[42]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108/t20210805_582404.html

[4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426-5, https://www.qut.edu.au/news?id=178661

[44]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g7217

[45]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h4049, http://www.news.cn/tech/2021-09/24/c_1127894622.htm

[46]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9/210910121644.htm

[47]https://news.mit.edu/2021/MIT-CFS-major-advance-toward-fusion-energy-0908

[48]https://public.wmo.int/en/our-mandate/climate/el-ni%C3%B1ola-ni%C3%B1a-update

[49]https://www.cpc.ncep.noaa.gov/products/analysis_monitoring/enso_advisory/ensodisc.shtml

[50] 参考中金公司研究部10月10日大宗商品研究报告《拉尼娜或回归,市场价格如何演绎?》

[51] CO2浓度数据来源:Ed Dlugokencky and Pieter Tans, NOAA/GML (gml.noaa.gov/ccgg/trends/)CH4浓度数据来源:Ed Dlugokencky, NOAA/GML (gml.noaa.gov/ccgg/trends_ch4/)N2O浓度数据来源:Ed Dlugokencky, NOAA/GML (gml.noaa.gov/ccgg/trends_n2o/)SF6浓度数据来源:Ed Dlugokencky, NOAA/GML (gml.noaa.gov/ccgg/trends_sf6/)

[52] 中国气象局 http://cmdp.ncc-cma.net/climate/disaster.php?cat=HighTemp&type=prediction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1年10月14日已经发布的《碳中和双周报:“碳”策中国》

寇 玥 SAC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0120022 SFC CE Ref:BRH427

李根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1040127

王汉锋 CFA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3080002 SFC CE Ref:AND454

谢超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010000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