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高瓴做了时间的朋友,但业绩爆雷了

专栏头像

爱上西瓜说

线索主要标的

外资机构奥本海默基金公司盯上了它

大家都在看:

买入!这只股已到关键位置!

抢疯了!2000亿大白马巨额定增出炉,大摩、瑞银、高毅等顶流机构全出手了

双汇狗血连续剧:八十岁火腿肠教父,被大儿掀开底裤

证券虽好,范围很小,证券抱团方向在这里!

昨天恒瑞发了中报,中报不好是在我预期中的,但不好的程度还是有点让我吃惊的,这也间接说明,目前的集采真的是很残酷。谁能想像到,医药一哥会被集采蹂躏成这个样子?营收还有两位数的中速增长,但利润端已经停止增长,集采杀价真的是刀刀见血。

扫了一眼中报,唯一的亮点是,创新药销售收入52.07 亿元,同比增长43.80%,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9.15%。

另一个让人感觉有点心理安慰作用的是,高瓴并没有跑,目前持有4046万股,位列第十大股东。而在一季度末,第十大股东是奥本海默,持有4075万股,二季度奥本海默从十大股东里消失了,高瓴重新上升到第十大股东。这中间的变化过程我没有去关注,好像看到有人说,以前高瓴减过仓,这不重要了,反正就是高瓴这次没跑,一直在和时间做朋友。

恒瑞目前的处境其实挺明了,就是要把营收中的仿制药部分全部替换成创新药,才能重新获得市场的青睐。

按中报说的,创新药收入占39%,不到一半,所以未来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做转型。以前是寄希望于PD-1快速放量,把营收撑起来,但这两年PD-1的进展没有预期那么好,也没有其它重磅新药上市,所以业绩降速就是自然的结果了。

所以,恒瑞还有得熬了,至少今年和明年业绩难有大的起色,可以说,恒瑞面临的低迷应该是最近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说完恒瑞,再说一下药明康德最近的一件大事,因为药明这几天跌的比较多,从最高点算起,已经回调24%了,于是有人可能又手痒痒了,但我觉得,目前还未到买点。而且,我以前也说过,药明不是我的首选,除非是其它公司一直不出现买点,而药明又非常便宜。

加上8月份药明又搞了两个让股东很受伤的股票激励文案,又是一个减分项,这两个方案基本就是白送的节奏,考核要求基本没有。

一共有两个激励方案,一个方案的上限是20亿港元,考核要求是2021年营收增长34%以上,这个基本上是百分百能达到的,因为今年CXO整体比较景气。

另一个方案的上限是75亿港元,分四个阶段发放奖励,分别为10亿、15亿、20亿、30亿,条件是,H股股价在今后5年内的任何连续12个月内,有45个营业日的股价高于170港元、187港元、204港元、238港元,这个条件也是非常easy。

后续看这两个预案的执行情况吧,如果真的搞这么大的股票激励,那会有非常大的费用摊销,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会比较大。

说完公司,再聊一个关于估值的看法,我一直是看滚动市盈率的,而绝大部分朋友都是看动态市盈率,但我从来不看动态PE,为什么呢?

原因是动态PE不能反映业绩的季节波动,因为动态PE是基于最新的一个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乘以4,来当作一年的归母净利润,这样就很不合理,有些公司的业务季节波动性非常大,如果刚好某个季度的利润额特别高(或者特别低),乘以4后就会夸大(或者缩小)整个利润额,导致PE偏低(或者偏高)。实际上,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提供动态PE这个指标,我觉得没有任何意义。

而滚动PE是用过去连续四个季度的利润之和作为计算的基础,首先,它平滑了季度的波动;其次,它是用已经兑现了的业绩来计算,没有任何猜测的因素,当然有些非经常性项目比较多的公司,可以进一步精准一点,用扣非利润或者调整后NON-IFRS来计算。

我经常看到有些朋友在讨论估值时说,明年利润能达到多少亿,按这个利润来算,PE是多少,这就更加不合理了,今年的年报都没发,你咋能这么确定明年的业绩就一定能达到多少亿?

所以,基于一年后的业绩来估值,大概率买入后会浮亏很长时间,而且万一到了明年,业绩不及预期,那就铁定要亏钱了。这样算估值的人大概是觉得买股票看的是预期,所以要用未来的业绩来算。没错,买入股票的前提确实是要看未来预期,但我觉得,未来预期决定的是你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未来成长性越好的公司,预期收益会越高,但这不表示你可以用未来的业绩去计算买点。

总结起来就是,未来业绩的增速决定它的估值水平,但要用已经实现了的业绩去达到这个估值水平。

而且,我们在任何股票类的APP里看到的都是滚动PE的历史数据,这个更有参考意义。

往坏的方面想,我个人认为,拿未来的PE来说事是机构炒作的主要方法之一。

举个例子,假设某公司今年利润为10亿,市值800亿,PE就是80;公司的成长性确实不错,预计明年、后年连续两年都能增长40%,然后卖方就开始吹了,说两年后PE就能降到40倍,所以现在一点都不贵,你们赶紧买。等市值炒到1600亿的时候,却发现机构开始出货了,以前的预期再也没人提了。

所以,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圈套,有真实的故事,因为未来两年业绩确实大概率能翻倍,看上去卖方的每个说法都是对的。但唯一错的就是,它把一种未来的预期当作定价的基石,这是有悖于资本市场的定价原理的,如果有中央银行出来担保说,未来这个公司业绩百分分翻倍,万一没有翻倍的话,央行来补损失,那这个定价就能成立。但事实是,任何公司都有业绩达不到预期的可能,所以这种定价方法的风险就非常高了。

这一次专门写了这么多来解释关于动态PE和滚动PE的内在原理,希望以后大家再留言时,不要再和我讨论动态PE了,我对这个玩意一点兴趣都没有,在我看来,它是卖方研报用来忽悠别人接盘的指标。

来源:爱上西瓜说

展开阅读全文